元代医官职称。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正五品。
证名。指闷乱烦热之状。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参见闷瞀条。
见《竹林寺女科秘方》。即经来黄色,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星星草之别名,详该条。
又名气口、脉口。两手桡骨头内侧桡动脉的诊脉部位。属太阴肺经。《难经·二难》:“从关至鱼际是寸口。”《素问·经脉别论》:“气口成寸,以决死生。”《难经·一难》:“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五
【生卒】:六世纪【介绍】:隋代医家。籍贯不详。《南史·王僧孺传》记述他曾任太医侍郎,较早注解《素问》,原书已佚,部分内容保存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的注文中,对研究《素问》有相当参考价值。此外还著有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为石决明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素问·痹论》。又名湿痹。详湿痹条。
病名。①指肺受风邪所致的疾患。《素问·风论》:“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皏然白,时咳短气,昼日则差,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奇效良方》治风中于肺,用五味子汤。②指类似酒鼓鼻的病症,见《丹溪心法·鼻
见《脊椎动物分类学》。为眼镜蛇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