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散滞汤

散滞汤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三方。防风荆芥黄连各四分,羌活独活当归身、生地黄苍术连翘槟榔玄参牛蒡子忍冬藤升麻防己各五分,木瓜六分,木香三分,乌药牛膝各七分,茯苓白蒺藜各八分,赤芍药陈皮萆薢各一钱,半夏二钱,生姜二片,葱白一茎。水煎,温服取汗,初服加麻黄一钱,二、三服加当归一钱,四服加酒大黄一钱半。治身麻木,生疙瘩者。

猜你喜欢

  • 时疫白喉捷要

    书名。又名《治喉捷要》、《白喉捷要》。1卷。清·张绍修撰。刊于1864年。首论白喉证治,次载验方,文字虽简略,但多经验之谈。1959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将本书与《白喉全生集》合刊出版。

  • 八木条

    见《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珍珠梅之别名,详该条。

  • 经水不止发肿满

    病证名。见明·岳甫嘉《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篇》。亦名经多发肿。多因脾经血虚,水湿渗入血分所致。症见月经持续不止,兼发肿满。治宜补血健脾利水。方用四物汤加茯苓、白术、砂仁、大腹皮、木香、陈皮、厚朴、猪苓

  • 人死后的躯体。《素问·缪刺论》:“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

  • 吴杰

    【介绍】:明代医生。字士奇。江苏武进人。因精于医术,在弘治间(1488~1505年)被征到京城,先后任御医等职。

  • 足少阳之正

    十二经别之一。出《灵枢·经别》。即足少阳经别,见该条。

  • 胃脘痈

    病名。①出《素问·病能论》。又名胃脘内痈、胃痈。指痈生于胃脘者。《医学入门》卷六:“胃脘痈因饮食七情火郁,复被外感寒气所隔,使热浊之气填塞胃脘。”初起腹部中脘穴处隐痛微肿,疼痛连心,身发寒热,脉迟紧者

  • 气疝

    病名。①《诸病源候论》卷二十:“腹中气乍满乍减而痛,名曰气疝也。”多因饮食寒温不适,气机阻塞而致腹中气痛的病症。宜理气为主,用荔香散。②指因气郁而发作的阴囊坠痛,或伴有少腹结滞不舒、大小便困难、遗尿、

  • 膝关

    经穴名,代号LR7。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厥阴肝经。位于小腿前内侧,胫骨内踝后下方,腓肠肌内侧头上部,阴陵泉穴后1寸处。另说“犊鼻下三寸”(《备急千金要方》);“犊鼻下一寸二分,向里横开寸半,下直中都

  • 榔头花

    见《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为漏芦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