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拯阴理劳汤

拯阴理劳汤

医宗必读》卷六方。原名新定拯阴理劳汤,又名拯阴汤救阴理痨汤牡丹皮当归身(酒洗)、麦门冬(去心)、橘红各一钱,炙甘草四分,薏苡仁莲子(不去皮)各三钱,白芍药(酒洗)七分,五味子三分,人参六分,生地黄(酒、姜汁炒透)二钱。加大枣一枚,水煎,分二次服。治阴虚火动,皮寒骨热,食少痰多,咳嗽短气,倦怠焦躁。若肺脉重按有力者,去人参;痰中带血,加阿胶、童便;热盛,加地骨皮泄泻,减当归、生地黄,加山药茯苓;倦甚,用人参三钱;咳,加贝母桑白皮;兼痰湿,加半夏、茯苓;汗多不寐,加酸枣仁

猜你喜欢

  • 疮疹热

    病证名。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由发疹性疾患而引起的发热。其症以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烦闷,乍寒乍热,咳嗽喷嚏,手足指冷,耳鼻尖冷为其特征。宜分麻疹、飘疹、风疹、斑疹、天泡疮等辨证论治。

  • 匏舌(匏,páo,袍)

    即痰包。详该条。

  • 旋胪泛起

    病名。出《证治准绳·杂病》。本病气轮自平,水轮尚明,惟风轮高耸而起(《审视瑶函》),与旋螺突起之翳色青白,累及瞳神不同。类似今之圆锥角膜。

  • 髀关

    ①经穴名,代号ST31。出《灵枢·经脉》。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大腿前外侧,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的连线上,当缝匠肌外侧,与会阴平高处;或于髌外上12寸处取穴(《类经图翼》)。另说“在伏兔后交分中”(《针灸甲

  • 真寒假热

    阴证似阳的证候。症见身热,但喜衣被;口渴,而不多饮;手足躁扰,但神情萎疲;苔黑但滑润;脉洪大而无力等。多见于素禀虚寒而感外邪,或劳倦、内伤所致虚阳外露,里寒格阳等证。

  • 内证头痛

    病证名。指内伤头痛。《内外伤辨·辨头痛》:“内证头痛有时而作,有时而止。”详内伤头痛条。

  • 瘀血胃脘痛

    病证名。指瘀血内结所致的胃脘痛。见《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三。《症因脉治》卷一:“遇夜痛甚,逢冷即痛,按之有形,或饮食入胃,从半边而下,此淤血痛也。”《医学三字经》卷一:“瘀血作痛,痛如刀割,或有积块,

  • 刘继芳

    【介绍】:明代医家。字养元。安徽人。精于外科,四方求医的人很多,著有《发挥十二动脉解》、《怪证表里因》等书,均佚。长子翱鲤承继家业,曾任太医院吏目。

  • 成安郎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翰林医官院,其职位在大夫之下,官阶从七品,系以原军器库之副使改任本职。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 邹福

    【介绍】:明代医家。字鲁济。瓯宁(今福建建瓯)人。精于医术,在当地闻名,曾集有《经验良方》10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