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扯痧

扯痧

推拿方法。即提痧。《急救痧证全集》卷上:“扯痧法(即提痧):南方秋夏,痧症最多。曾见人卒病,扯痧不药立愈。其法用水拍湿结喉及两边(即人迎穴)皮上、两手臂弯(即曲泽穴,在腕中)皮上、两腿弯(即委中穴)皮上,将食指中指拳曲,夹著结喉两边等处皮上,用力揪扯一二十下,则痧气发现,皮上露出黑紫颜色。”

猜你喜欢

  • 仲吕

    六吕之一。详六吕、六律条。

  • 大补大泻

    针刺手法分类名。指手法较重,刺激量较大的补泻方法。《针灸大成》:“有大补大泻,惟其阴阳俱有盛衰,内针于天地部内,俱补俱泻,必使经气内外相通,上下相接,盛气乃衰。”“烧山火”、“透天凉”等手法,均属此类

  • 府舍

    经穴名。代号SP13。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足厥阴、阳维之会。位于腹部耻骨联合上缘上0.7寸,旁开腹正中线3.5寸处。另说“在腹结下二寸”(《针灸大成》);“在大横下三寸”(《医学入

  • 白虎证似痫

    病证名。急惊风类证之一。出明·万全《幼科发挥》。《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作白虎候。并载“其状身微热,有时啼唤,有时小冷,屈指如数,似风痫,但手足不瘈疭耳。”明·万全谓为客忤之轻证。

  • 寿芝医集

    书名。清·王廷俊撰于1867年。本书辑录治案十余则,每则详述病程经过,辨析因、症、脉、治,处方附有方解,并介绍历代医家对此病症的一些分析和治验等。

  • 五五丹

    经验方。见《外伤科学》(广东中医学院)。煅石膏、升丹各15克。为细末,掺于疮面;或制成药线插入疮中,外盖膏药或油膏,每日换药一至二次。功能提脓祛腐。治流痰、附骨疽、瘰疬等溃后腐肉难脱,脓水不净者。

  • 腠理

    泛指皮肤、肌肉、脏腑的纹理及皮肤、肌肉间隙交接处的结缔组织。分皮腠、肌腠、粗理、细理、小理、膲理等。是渗泄体液,流通气血的门户,有抗御外邪内侵的功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发腠理。”《金匮要略

  • 水堇

    见《吴普本草》。为石龙芮之别名,详该条。

  • 外感黄疸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三。指因外邪失治传里,化热熏蒸所致的黄疸。《素问·玉机真藏论》:“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弗治,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腹中热,

  • 头痛

    病证名。出《素问·平人气象论》。亦称头疼。凡整个头部以及头的前、后、偏侧部的疼痛,总称头痛。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会于此。凡六淫外感,脏腑内伤,导致阳气阻塞,浊邪上踞,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