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惊风

惊风

病名。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即惊厥。以搐、搦、掣、颤、反、引、窜、视等八个主要证候为其特征。多见于5岁以下的幼儿,7岁以上的则逐渐减少,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病情变化极快,多危及生命。唐以前将本病归入痫证中,《太平圣惠方》才定惊风之名。古人将发病暴急,出现壮热、烦渴等热证者,称为急惊风。惊乃强直和痉挛的表现,故古代有的医家把惊风与痉作为通用名词。如《寓意草》、吴鞠通《解儿难》、《幼幼集成》都认为惊风即是痉病。风乃言其病因,《内经》所谓“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凡因风而引起的各种抽搐症状,皆可名之为惊风。近代习惯上将痉厥出现于成人的称痉病,出现于幼儿的称惊风。治疗原则,急惊以疏风解毒开窍豁痰,平肝镇痉为主;慢惊以回阳救急,逐寒荡惊,温中健脾为主。详惊风四证惊风八候,急惊风、慢惊风慢脾风条。

猜你喜欢

  • 颐发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发颐。见该条。

  • 金豆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蓖麻子之别名,详该条。

  • 小白花蛇

    见《中药志》。为金钱白花蛇之别名,详该条。

  • 吐蛔

    证名。蛔古作蚘。出《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指呕吐蛔虫。《仁术便览》卷四:“吐蛔虫,以苦楝根为君,佐以二陈汤。”亦可用安蚘法。《景岳全书》卷二十:“凡吐蚘者;必因病而吐蚘,非因蚘而致吐也。故不必治

  • 产后小便不通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指产后尿闭,小腹胀急疼痛,甚则坐卧不安。多因素体虚弱,产时劳力伤气,或失血过多,气随血耗,脾肺气虚,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或素禀元气不足,复因分娩损伤肾气,以致肾阳不足

  • 湿疟

    疟疾之一。①因外着雨露,内停水湿所致者。《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疟叙论》:“病者寒热,身重,骨节烦疼,胀满,濈濈自汗,善呕。因汗出复浴,湿舍皮肤,及冒雨湿,名曰湿疟。”治用术附汤、草果厚朴汤等。②即暑疟。

  • 小香草

    见《广西植物名录》。为臭草之别名,详该条。

  • 妇人良方集要

    见妇人良方条。

  • 逆经

    病名。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亦名经从上逆、经从口鼻出、经行吐衄、倒经等。是指经期中或行经的前后,出现周期性的口鼻出血。多因肝经郁火炽盛,经期冲脉气盛血动,血随气火上逆;或阴虚肺热,热伤肺络所致

  • 表寒证

    证名。指由风寒侵袭肌表所致的表证。《医学心悟·伤寒主治四字论》:“何谓表寒?伤寒初客太阳,头痛发热而恶寒者,名曰外感。”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舌苔薄白而润等。治宜辛温解表,可选用麻黄汤、桂枝汤、荆防败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