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脾胃虚寒而致的呕吐。《活动心书》即冷吐。其证乳片不消,多吐而少出,脉息沉微,面白眼慢,气缓神昏,额上汗出,此因风寒入胃,或食生冷,或伤宿乳,胃虚不纳而出。宜温胃去风,除宿冷,用当归散,水煨姜陈
【介绍】:清代官吏兼医家。善化(今湖南长沙)人。注重验方治病,广求博搜,于道光年间编成《验方新编》,刊行于世。
古针法之一。火针之类。即将针用火烧热后,迅速刺入,即行拔出。《灵枢·寿夭刚柔》:“刺布衣者,以火焠之。”《素问·调经论》:“病在骨,焠鍼药熨。”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四,又名小腹疽、少腹疽、丹毒痈。为生于腹部脐下气海、关元穴附近的腹皮痈。若高肿红活,疼痛牵背,易溃脓稠者易治;若漫肿坚硬,难溃,溃则脓稀者难治。初起可用艾灸患处七壮,内服仙方活命
即运气按摩。见该条。
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即玉梁骨伤,详该条。
【介绍】:见徐大椿条。
①分布于胞宫上的脉络。《素问·奇病论》:“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②胞,作包。指心包络。《素问·痿论》:“悲哀太甚则胞络绝。”《医门棒喝》卷一:“胞络居于膻中,……盖心脏如人,包络如人穿之
古病名。指阴茎痛痒,挺纵不收,出白如精之症。多因房室劳伤所致。《儒门事亲》卷二:“筋疝,其状阴茎肿胀,或溃或脓,或痛而里急筋缩,或茎中痛,痛极则痒,或挺纵不收,或白物如精,随溲而下,久而得于房室劳伤,
指五脏精气衰竭。五脏的精气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精气衰竭时,则神志活动障碍,出现转眼不视,神志昏迷等危重症状。《灵枢·经脉》:“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运;目运者,为志先死;志先死,则远一日半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