恚嗔(chěn)
忿怒。《素问·上古天真论》:“无恚嗔之心。”
忿怒。《素问·上古天真论》:“无恚嗔之心。”
见《外科证治全书》卷五:“凡痈疽一切恶疮,预防毒邪内攻。真麻油一斤,银器内熬十数沸,候冷用酒两碗入麻油五盏,通口热服,一日用尽,缓则数日服之。吴世安云:吾家三世用之,无有不效。又闻猎者云:凡中药毒,急
病名。出《灵枢·刺节真邪》。又名石瘤。多因怒动肝火,血躁筋挛或久立负重而致。瘤体坚而色紫,青筋盘曲,甚者筋结如蚯蚓。治宜清肝、养血、舒筋。服清肝芦荟丸。亦可手术或放射治疗。即浅表静脉瘤、静脉曲张。
见《中药大辞典》。为白豆蔻壳之处方名,详该条。
鲜美厚味的饮食。《素问·异法方宜论》:“其民华食而脂肥。”
病证名。亦名胎前谵语。《张氏医通》卷十:“妊娠谵语,为藏府热极之候,急宜童便时时灌之。不应,用生地黄黄连散清其血中之火,庶胎得安。脉实者,加酒大黄下之,下迟则伤胎也。”
病名。①出《疡医准绳》卷三。即锐毒。见该条。②出《中西合纂外科大全》卷一。即耳后疽。见该条。
见海上方条。
证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多由肝胆两经热郁化火所致。自觉耳中作胀,或兼疼痛。治宜清肝胆实热。用龙胆泻肝汤加羚羊角(磨水冲服)。
《痧胀玉衡》卷下方。又名三十六号益象方。桃仁(去皮尖)、红花、苏木各一钱,青皮八分,乌药四分,独活六分,白蒺藜(去刺,捣末)一钱二分。水煎服。治痧症血结不散。
由胃直接分出的大络脉,它与十五别络不同。其循行径路自胃上行,贯通横膈,连络肺,出于左乳下的虚里,即心尖搏动的部位。《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