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思风

思风

古病名。指食后少顷即下利完谷。《医说》引《史记》:“思风者,饮食下嗌而辄出不留。”《张氏医通·大小府门》:“餐泄者,史记名思风。水谷不化,湿兼风也。风邪干胃,木来贼土,清气在下。升阳除湿汤。若饮食下嗌,而辄出不留者死。”参见餐泄、直肠泻条。

猜你喜欢

  • 尾骶骨痛

    证名。指脊椎下段尾骶骨部位作痛。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多因肾脏精气亏耗,督脉受损,或寒湿侵袭,或血瘀气滞所致。疼痛常连及腰部,难以挺直。喜暖怕冷者,治宜温肾补督脉,可用温肾散,附桂八味丸;肾水不足者,

  • 妇人良方大全

    见妇人良方条。

  • 寒从内生

    阳气虚衰的病机之一。阳虚则阴盛,阴盛则内寒。临床多见形寒肢冷及水肿、痰饮等症。非因外感寒邪,而是体内阳虚所致。《素问·厥论》:“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参见内寒条。

  • 杨继洲

    【生卒】:1522~1620【介绍】:明代著名针灸学家。名济时,三衢(今浙江衢县)人。出身于世医之家,祖父曾任太医院太医。幼攻举子业,屡厄于有司,遂而业医。曾任嘉靖帝侍医,隆庆二年(1568年)任职于

  • 蛔虫

    九虫之一。又称心虫。《内经》称蛟蛕;《金匮要略》称蚘虫;《诸病源候论》又称长虫。蛔虫寄生人体中,称蛔虫病。多因脾胃虚弱,杂食生冷甘肥油腻,或不洁瓜果蔬菜所致。症见腹痛,痛有休止;亦可痛处有肿块聚起,上

  • 大毒

    指药物的气味性能最猛烈者。如大黄之泻下,麻黄之发汗,瓜蒂之催吐,均属猛烈之品。《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

  • 露珠草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茅膏菜之别名,详该条。

  • 邵俊英

    【介绍】:清代医家。广东人。撰《跌打新书》2卷,主要记述跌打损伤之查症、诊脉、用药经验、辨伤及擒拿手法等,并附经验方。

  • 声嗄

    病证名。见《诸病源候论》卷八。嗄者,声破(《玉篇》);声变也(《集韵》);《红炉点雪》卷二“金为火烁而损,由是而声嗄、声嘶见焉。”系指音嘶不清、发声不彰。即音嘶。详该条。

  • 脓见消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雾水葛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