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小儿药证直诀》。五脏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证候,包括心病、肝病、脾病、肺病、肾病。详各条。
治则之一。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轻浅单纯的病证,可逆其病气而治之。如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药。参见正治条。
山名。又作勾漏。在今广西北流县东北十五里。因山中多洞,洞洞相通,故名。相传晋·葛洪曾在此山白沙洞炼丹。洞方圆达百亩。下有枯井八处,传为采沙处。《晋书·葛洪传》:“有洪为句漏令事。”
病名。指突然发生的痹症。《灵枢·九针论》:“虚邪客于经络而为暴痹者也。”参见三痹条。
【介绍】:明代医生。字汝化。杞县(今河南杞县)人。先业儒,考取诸生。后因母病学医,医病效果较好,名振当地,曾任太医院修职郎。
即咽峡部。《喉科指掌》卷三:“双乳蛾,……生于关口上部两边。”证治参见乳蛾条。
病证名。指神识不安而四肢搐搦的证候。清·王伯伟《天花八阵》:“惊搐者,骇然而厥,目赤,牙紧,口,四肢搐搦也。盖因热极生风,风撼肝木,木来侮土,土受邪而归心,心神不安,故发惊搐也。”热病惊搐,属热极生
即九圣散,见该条。
又称眼弦、睑弦、胞弦、目纲、目唇、眼楞。即睑缘。包括目上弦、目下弦。外连眼睑,内连睑结膜。有睫毛附生其上,靠内眦处有泪小管的二个开口。目弦有保护眼球、防御异物入侵的作用。在脏腑的连系上,与脾胃有关。
见《四川中药志》。为金橘根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