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心下痞

心下痞

证名。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胃脘满闷,按之柔软不痛者。多因伤寒表邪未解,误用下法,或内伤气不足痰湿、郁热蕴结所致。《注解伤寒论》卷四:“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而反下之,表中之阴入里,结于心下为痞。”若误下后,心下痞,气逆呕吐者,宜用半夏泻心汤;又见胃中虚弱者,宜用甘草泻心汤;若误下后,心下痞,阳气不足者,宜用附子泻心汤。《丹溪心法·痞》:“如禀受充实,面苍骨露,气实之人而心下痞者,宜枳实黄连青皮陈皮枳壳;如禀受素弱,转运不调,饮食不化而心下痞者,宜白术、山查、曲蘗、陈皮;如肥人心下痞者,乃是湿痰,宜苍术半夏砂仁茯苓滑石;如瘦人心下痞者,乃是郁热在中焦,宜枳实、黄连、葛根升麻;如食后感寒,饮食不化,心下痞,宜藿香草豆蔻吴茱萸、砂仁。”《寿世保元·痞满》:“内伤元气脾胃而作心下痞者,宜大补元气也,服加减补中益气汤。如脉缓有痰而痞,加半夏、黄连;脉弦,四肢满闭,便难而心下痞,加黄连、柴胡甘草大便闭燥,黄连、桃仁,少加大黄、归身;心下痞,腌闷,加白芍、黄连;心下痞,腹胀,加白芍、砂仁、五味子。……一切心下痞,及年久不愈者,宜用大消痞丸。”参见心下痞满等条。

猜你喜欢

  • 紫花草

    见《江苏药物志》。为石荠苧之别名,详该条。

  • 支膈

    证名。指胸膈有阻塞不适感。出《灵枢·经脉》。《类经·十五别络病刺》:“手少阴之络名通里,在腕后一寸陷中,别走手太阳者也。此经入心下膈,故邪实则支膈,谓膈间若有所支而不畅也。”

  • 针灸经穴挂图

    即绘有人体经穴位置的挂图,一般可供临床、教学和研究参考。国内发行较广的有北京中医学院和广州部队后勤部卫生部编绘的二种,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印行。

  • 海草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海带之别名,详该条。

  • 中西汇通医书五种

    丛书名。清·唐宗海撰。刊于1892年。包括《中西汇通医经精义》、《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伤寒论浅注补正》、《血证论》、《本草问答》。这是较早试图汇通中西医学的论著。

  • 实呃

    呃声响亮,强而有力,脉象滑大。多属胃实有火、痰湿阻滞。可见于伤食、胃神经官能症、急性胃炎等疾病。宜和胃降逆,兼清胃火或化痰湿。

  • 祝味菊

    【介绍】:民国时期医家。四川人。曾在上海国医学院任教,主张吸收西医之长处以改进中医,著有《伤寒质难》。

  • 痼病

    即痼疾、瘤病。《灵枢·九针论》:“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必筩其身而锋其末,令可以泻热出血,而痼病竭。”参见痼疾、瘤病条。

  • (眼)小角

    见《异授眼科》。即外眦。详该条。

  • 藏会

    即脏会。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