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蒟酱叶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程邦贤条。
《症因脉治》卷二方。栀子、黄连、桔梗、甘草、杏仁、天花粉、黄芩、薄荷。水煎服。治伤热咳嗽,咽喉干痛,面赤潮热。
参见痧痘集解条。
指足下面,又称脚底板。陈实功《外科正宗》:“又或足底弯曲之处,痒湿皆然。”
病名。指产后阴道直肠漏。《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三:“产妇小便(指阴道)出粪,名大小肠交。”
见《南京民间药草》。为一年蓬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张时彻条。
见《南越笔记》。为石花菜之别名,详该条。
①体表部位。出《东医宝鉴》卷一:“印堂之下曰山根,即两眼之间。”详頞条。古人认为此处可作望诊心的参考,故又名王宫,又名頞,见鼻条。因其位于阙庭之下,又称为下极。②推拿穴位名。见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