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弯针

弯针

指针刺时由于某种原因而致针身在肌体内发生弯曲的现象。此多由进针过快,刺激太强引起局部痉挛收缩;或针体触及坚硬组织;或患者体位移动;或某种外力碰撞而引起。轻度弯针可缓慢退出,针体弯曲角度较大时,应轻为摇动,顺着针柄倾斜方向出针。如针体发生多个弯曲,则应仔细观察;顺着针柄倾斜方向分段逐步退出。若因患者体位移动造成,则需先矫正体位,再行起针。切忌急速猛抽,使患者增加痛苦,甚至发生折针。针刺时应根据上述的原因,予以防止。

猜你喜欢

  • 风温嗽

    病证名。指风温之邪袭肺所致的咳嗽。《类证治裁·咳嗽》:“风温嗽,风温上侵,头胀咽痛,呛咳失音,宜清轻凉解。”治用桑叶、象贝、连翘、薄荷、杏仁、沙参、桔梗、甘草等药。参见咳嗽、外感咳嗽、风温条。

  • 五噎

    病证名。①指气噎、忧噎、食噎、劳噎、思噎五种噎证。《诸病源候论·否噎病诸候》:“夫五噎,谓一曰气噎,二曰忧噎,三曰食噎,四曰劳噎,五曰思噎。虽有五名,皆由阴阳不和,三焦隔绝,津液不行,忧恚嗔怒所生。”

  • 木火刑金

    五行归类中,肝属木,肺属金。由于肝火过旺,耗灼肺阴,出现干咳,胸胁疼痛、心烦易怒、口苦、目赤,甚或咯血等,均属肝木化火而加剧肺金病证的变化。

  • 棒子头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翼首草之别名,详该条。

  • 任脉络脉

    十五络脉之一。《灵枢·经脉》:“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脉从胸骨剑突下方的鸠尾穴处分出,向下散于腹部。本脉发生病变:“实则腹部皮肤疼痛,虚则腹部皮肤搔痒。”

  • 土蚕

    见《安徽药材》。为蛴螬之别名,详该条。

  • 五色黄

    黄病二十八候之一。见《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由脾热引起身黄。若脾更移热于它脏,则于身面、眼目、或舌下并可出现该脏之色。如脾移热于肝则可见眼青黄,面色黄,脉亦青;如脾移热于心,则其人身热而发赤黄,眼赤

  • 忽吉甫

    【介绍】:见忽泰必烈条。

  • 颞颥(niè rú 聂如)

    ①指眼眶的外后方,相当于蝶骨颞面部位。《灵枢·热病》:“热病头痛,颞颥目瘛,脉痛,善衄,厥热病也。”②即眉毛外端与眼外眦角连线的中点,为经外奇穴名。主治时邪温病,头痛眩晕,眼部疾患及面神经麻痹等,沿皮

  • 赤白肉际

    掌(或跖)与指(或趾)的阴面皮色较白,称白肉,阳面生毫毛的部位皮色较深,称赤肉。赤肉与白肉的分界处,称赤白肉际。《针灸甲乙经》:“京骨,在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陷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