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张宗良

张宗良

【生卒】:十七世纪

【介绍】:

清代医家。字留仙。江苏松江县人。专门喉科有年,采辑有关成方,参以己见,编成《喉科指掌》等书,为近代喉科书籍中流传较广的一种。

猜你喜欢

  • 昝(zǎn 攒)殷(九世纪)

    【介绍】:唐代著名妇产科学家。蜀(今四川境内)人。于宣宗大中初(847年),收集有关经闭、带下、妊娠、坐月难产、产后诸证的医方,撰成《产宝》三卷。公元897年,周颋补益并序,现传本作《经效产宝》三卷,

  • 太医局丞

    宋代医官职称。其职位仅次于太医局令,协助太医令主管太医局工作。

  • 吴昆

    【生卒】:1552~1620?【介绍】:明代医家。字山甫,别号鹤皋。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家中藏书很多,攻读古代医学名著,游历于江、浙、安徽等地,求师访友,在宣城一带行医,很有名声。著有《医方考》、《

  • 胎前呃逆

    病证名。赵献可《邯郸遗稿》:“胎前呃逆不已,此乃气不顺也,以紫苏饮加苏子、茯苓、半夏、姜汁治之。然亦有胎死腹中,冷气侵蒸而作呃者,宜下其胎,则呃自愈矣。”

  • 病名。出《素问·咳论》。《济生方·咳嗽》:“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由是观之,皮毛始受邪气,邪气先从其合,然后传为五脏六腑之咳,外则六淫所伤,内则七情所感。”《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

  • 冬术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白术,详该条。

  • 阳黄

    病证名。为黄疸两大类型之一。见《伤寒微旨论》。《景岳全书·杂证谟》:“阳黄证因湿多成热,热则生黄,此即所谓湿热证也。”由湿热蕴蒸肝胆,胆热液泄,外渗肌肤,下流膀胱而致一身面目及小便尽黄。主要症状为发热

  • 耳后疽

    病名。生于耳后摺缝间之疽。①见《外科大成》卷三。又名参发颐。多因三焦风毒,兼胆经火邪上炎而成,初起如粟,渐增肿痛,小者如杏,大者如桃。若红肿有头,发热易溃,脓稠者为顺;若黑陷坚硬,抽痛引脑、颊及肩,不

  • 饮心痛

    病证名。指水饮,痰涎上乘于心所致的心痛。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亦称停饮心痛。《诸病源候论·心病诸候》:“心痛而多唾者,停饮乘心之络故也。”《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曰饮,必恶心烦闷,时吐黄水,

  • 病名。《素问·疟论》:“夏伤于暑,秋必病疟。”又:“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慄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冷饮。”即疟疾,详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