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引气

引气

气功术语。即将气引运到身体一定部位。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十六卷循天之道:“天气常下施于地,是故道者亦引气于足。”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一。“养生方导引法“:“鼻引气入喉,须微微缓作,不可卒急强作。待好调和,引气勿令自闻出入之声。每引气,心心念送之,从脚趾头,使气出。”

猜你喜欢

  • 齿根血出

    指牙龈出血。《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手阳明、足太阳(应作阳明)之脉,并入于齿。小儿风气,入其经脉,与血气相搏,血气虚热,即齿根血出。”临床有虚实之分,虚热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实热宜清热降火,用

  • 类经附翼

    书名。明·张介宾撰。4卷。刊于1624年。本书为作者所编撰《类经》的补充。卷1医易,即以《周易》理论和医理相联系;卷2律原,根据古音律理论与医理相联系;卷3求正录,着重发挥了作者所倡导的养阴理论;卷4

  • 红麻

    见《东北资源植物手册》。为罗布麻之别名,详该条。

  • 女科全集

    见女科、产后编条。

  • 喘胀

    病证名。喘,指喘嗽;胀,指腹部及肌肤肿胀。喘与胀在病理机制上常互为因果,其关键在于肺、脾机能的异常。《证治准绳·幼科》:“凡喘嗽之证,若小便不利,则必生胀,胀则必生喘。要分标本先后,先喘而后胀者主于肺

  • 胃泄

    病名。又称胃泻。出《难经·五十七难》。《儒门事亲》:“胃泄者,饮食不化,完谷出,色黄。风乘胃也,宜辛剂之类。”《宣明论方·濡泄证》:“胃泄如随气而下利,豆蔻散主之。”如因肠胃积滞未去,可用通下。《素问

  • 透表

    即透邪。详该条。

  • 补天髓

    气功学专著。张百焘编撰,成书于1917年。全书五卷,分通玄篇、功近篇、功候篇、演绎篇、提要篇。其所行内丹术与传统方法不同。故颇有独到之处。如书中述及:“解带宽衣,作金刚坐,手结大三昧印。坐定略呼出粗气

  • 老虎獠子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刺五加之别名,详该条。

  • 双鹅

    病名。《张氏医通》卷八:“肿于喉两傍者,为双鹅。”即双乳鹅。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