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幼幼指掌集成

幼幼指掌集成

幼科直言条。

猜你喜欢

  • 茶剂

    药物剂型之一。由药物粗粉或配少量茶叶与粘合剂混合而成。制成小方块或长方块,亦有制成饼状剂型。用时将药块打碎,置于有盖茶杯中,冲入沸水泡汁代茶服用。常用茶剂如午时茶、感冒茶、甘和茶等。

  • 三里发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四。系生于足三里穴处之痈疽。多由劳损伤筋,胃热壅结而成。初肿形如牛眼,拘急冷疼,其色青黑,渐增肿痛,一般五、七日破溃,出紫血,次出稀脓。宜内服加味三星汤,外用太极黑铅膏。余参见外

  • 臂骨伤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六。包括尺骨、桡骨单折及双折。临床以尺骨近端和桡骨远端骨折为多见。多因跌打、坠堕、扭转所伤。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有断端移位者,畸形明显,触按有骨声。断端移位者,尤其在双骨折

  • 乳子中风热

    病证名。出《素问·通评虚实论》。乳子中风发热,“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张志聪:“风热之邪,始伤皮毛,喘鸣肩息,是风热盛而内干于肺气宗气,故脉实大也。夫脉之所以和缓者,得阳明之胃气也,

  • 背俞穴

    经穴分类名。①指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一些特定穴位。如肺俞、心俞、肾俞、膀胱俞等(见表)。脏腑有病时其相应背俞穴往往出现异常反应,如敏感、压痛等;而刺灸这些穴位,又能治疗其相应脏腑的病变。②专指肺俞、心

  • 心蒸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 山黄豆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大红袍之别名,详该条。

  • 正奉上太医

    金代医官职称。系太医院中的一种官职。参见太医院条。

  • 针麻测痛

    针麻术语。针麻手术前,在病员的一定穴位上针刺,通过一定的诱导,然后运用物理性或化学性痛刺激的方法来测量手术区或规定部位针刺前后痛阈和耐痛阈的变化,以测知不同针刺穴位的镇痛效应,称针麻测痛。临床研究中发

  • 脚根喉痛

    病名。《喉科心法》:“此症从脚跟发起,直至喉间。或一年一发,或半年一发,其病一日行一穴。切忌热物怒气。”详脚跟喉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