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季舒
【介绍】:
南北朝时期北齐大臣,兼通医术。字叔正,安平(今河北保定)人。
【介绍】:
南北朝时期北齐大臣,兼通医术。字叔正,安平(今河北保定)人。
中焦指脾胃。即湿邪阻滞脾胃,影响其运化功能。症见头重、怠倦、脘闷、腹胀、纳呆、口粘渴、喜热饮、小便短赤,舌苔厚白或腻,脉缓等。
冬季脉来沉滑之象。《素问·阴阳别论》:“鼓阳至而绝曰石。”《难经·十五难》:“冬脉石者,肾北方水也,万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时,水凝如石,故其脉之来,沉濡而滑,故曰石。”
见证治百问条。
又名募原。①胸膜与膈肌之间的部位。《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王冰注:“膜,谓膈间之膜;原,谓膈肓之原。”丹波元简认为:“盖膈幕(膜)之系,附着脊之第七椎,即是膜原也。”(《医剩
证名。指不寐症。《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眴,不得眠。”《景岳全书·杂
见《四川中草药通讯》(1):30,1972。为碎米柴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喉舌备要》:“此症或发在喉中或发在舌上,俱生红疱,患者必面色紫黑,骤伤风热,喉内气闭不能吞物。”治宜针刺出血,吹冰硼散;须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之。参见呛喉风条。
书名。20卷。清·陈治撰。约成书于1697年左右。本书为《证治大还》之一种,内容主要介绍以内科杂病为主的病证及治疗(包括中风、类中风、类伤寒等90种),每种引录各家学说,参以个人见解,予以介绍。书中并
①《伤科汇纂》卷七方。百草霜、百部、白蔹各三钱,百合、白及、乳香、没药各五钱,麝香一分,炒糯米一两。为末,加陈小粉四两炒黑,醋熬成膏服。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青紫肿硬。②见《证治准绳·疡医》卷四。即乌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为绿映瞳神的晚期证候。《张氏医通》卷八于绿映瞳神证内指出:“瞳神乍看无异,久之专精熟视,乃见其深处隐隐绿色,自视亦渐觉昏……,久而不治,为如金青盲等证。”类黄风内障,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