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红枣根
见《河北药材》。为地榆之别名,详该条。
见《河北药材》。为地榆之别名,详该条。
指足少阴肾经的经气衰竭。主要证候是骨枯,齿长而垢,毛发枯而无泽。《灵枢·经脉》:“足少阴气绝,则骨枯。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故骨不濡,则肉不能著也;骨肉不相亲,则肉软却;肉软却,故齿长而垢
见《陕西中草药》。为洋蓍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齐医生。一作山提。撰《杂药方》10卷,已佚。
疟疾之一。指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发作无定时者。《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二:“夫往来寒热疟者,由寒气并于阴,则发寒;风气并于阳,则发热。阴阳二气,更实更虚,故寒热更相往来也。”症见往来寒热,发歇无时,发病时面
书名。又名《编注药性》、《注解药性赋》。明·刘全备(克用)编注。书前首论用药与四时治法之关系。正文采用歌赋体,大字书写药性歌赋,小字注出该药典故,治验、性用、单方等。书末列述各脏腑用药法及补真养性内容
见《本草纲目》。为酸模之别名,详该条。
十二经筋之一。《灵枢·经筋》:“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臑,结于髃;其支者,绕肩胛,挟脊;直者,从肩髃上颈;其支者,上颊,结于頄;直者,上出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
【介绍】:见华佗条。
拔罐法的一种。是留针与拔罐法结合运用的一种方法。此法是先在穴位扎针,待得气后留针,再在上面进行拔罐。适用于风湿痹痛症。惟应用此法时必须准确,防止碰压针柄。
病证名。见王之翰《妇科胎产百病》。即妊娠身痒。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