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哮喘

小儿哮喘

病名,又名小儿吼病。哮和喘是两种不同的症状,《罗氏会约医镜》:“喘者气急声高,张口抬肩,摇身撷肚,惟呼出一息为快,此肺经邪气实也。……哮者,其症似喘,但不如喘出气之多,而有呀、呷之音。呷者口开,呀者口闭,俱有声音,甚至隔壁亦闻,似痰结喉间,与气相击,故出入有声,此为痰火郁于内,风寒束于外。”哮喘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寒冷季节及气候急剧变化时发病较多。其病机与肺、脾、肾有关,薛铠保婴撮要》认为:“多因脾肺气虚腠理不密,外邪所乘”,使肺失宣降所致。由于肺气根于肾,如哮喘延久,肾气虚衰,并可出现肾不纳气上实下虚的情况,故有“急则治肺,缓则治肾”的治则。哮喘发作期,以平喘降逆宣肺化痰为主,用定喘汤五虎汤,痰多者,配合涤痰汤加减以豁痰。缓解期则宜调理脾肾如异功散黄芪紫菀,或六味地黄汤加胡桃,补骨脂

猜你喜欢

  • 无误蒙药鉴

    即《蒙医本草图鉴》,详见该条。

  • 目闭不开

    病症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多为胞睑受邪的证候。《张氏医通》卷八:“足太阳之筋为目上纲,足阳明之筋为目下纲,热则筋纵目不开,助阳和血汤;然又有湿热所遏者,则目胞微肿,升阳除湿防风汤;真阳不能上升者,

  • 足少阴之正

    十二经别之一。出《灵枢·经别》。即足少阴经别,见该条。

  • 张寿颐

    【生卒】:1873~1934【介绍】:清末至民国时期医家。字山雷,江苏嘉定人。曾任教于神州中医学校、兰溪中医医专,对临床各科有一定心得,尤其对中风症较有研究。所著《中风斠诠》,吸收历代医家精华,辨析疑

  • 脾虚如球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又名胞虚如球、悬球。多由脾虚挟湿或气血不足,虚火壅于气分所致。症见胞睑浮肿,虚起如球,无赤痛,喜按。《张氏医通》卷八:“谓目睥浮肿如球也。以两手掌擦热拭之,少平,顷复如故

  • 又称邪气。与人体正气相对而言。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及其病理损害。《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和疫疠之气等致病因素。因从外侵入人体,故又称外邪。

  • 中膂内俞

    【介绍】:见中膂俞条。

  • 吴畹庵

    【介绍】:见吴楚条。

  • 金匮心典

    见金匮要略心典条。

  • 齿龈结瓣

    齿龈红肿如瓣状。常伴有齿龈出血、疼痛或溃烂,口腔有秽臭气味。为热毒内攻、胃火炽盛之证(见叶天士《外感温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