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寒痰

寒痰

痰证之一。①一名虚痰。《医学入门》卷五:“聚于肾,多足膝酸软,腰背强痛,肢节冷痹骨痛,名曰寒痰,又名虚痰。”“寒痰因形寒饮冷,色深青黑如灰,善唾,或喘,轻者五积散藿香正气散;重者温中化痰丸、古半硫丸。”参见虚痰条。②一名冷痰。《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若由于外感而生者,……二曰寒痰,即冷痰也。骨痹四肢不举,气刺痛,无烦热,凝结清冷,宜温中化痰丸,温胃化痰丸。”参冷痰条。③指痰聚于肾的病症。《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兹即痰之在一身者言之,……在肾曰寒痰,其色有黑点,吐出多稀,多小便急痛,足寒逆,心恐怖,脉必沉,宜胡椒理中丸,或加星、半。此痰之由于五脏者也。”又名肾经寒痰。参见该条。④指素有痰疾,又感寒冷不节之气而喘咯咳唾者。《泰定养生主论》:“寒痰者,因冲冒风凉不节之气而然也,……此皆素抱痰疾者,因风寒气热味,而喘咯咳唾,非别有此五种之痰。”参见痰证条。

猜你喜欢

  • 目珠

    见《赤水玄珠》卷三。又名睛、眼珠。即眼球。为眼的主要部分,略似球形,位于眼眶前部中央。其前端为黑睛,黑睛内为黄仁,黄仁正中有圆孔,名瞳神。黑睛边缘紧接白睛。目珠内有神水、睛珠、神膏、视衣等。目珠后端连

  • 奇效海上良方秘本

    方书名。4卷。旧题孙真人著,实系托名之作。撰年不详,1914年曾予刊印。本书分为头面,耳目、口鼻、喉舌齿牙、身体、四肢、胸胃心腹、杂症、妇女、胎产、小儿、痘疹、痈疽疮毒及中毒急救等类,各类病证分别汇选

  • 虚阳上浮

    也称孤阳上越、或称虚阳不敛。①同阴盛格阳,见该条。②指精血亏损,阳失所附,浮越于上,症见潮热,面色嫩红,口燥不渴,脉虚数等。治宜补精血、敛浮阳。

  • 陆以湉

    【生卒】:十九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定圃。浙江桐乡人。医术精工,博极群书。所撰《冷庐医话》,后人有较高评价。又撰《再续名医类案》,未见刊行。

  • 喉吤(jiè 戒)

    病证名。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黄帝内经灵枢集注·邪气脏腑病形篇》:“喉吤者,喉中吤然有声,宗气积于胸中,上出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心气盛,故喉中有声也。”或由浊痰壅塞肺系,故气促痰鸣喉中作声

  • 猴仔草

    见《实用中草药》。为臭草之别名,详该条。

  • 土柴胡

    ①见《陆川本草》。为牡蒿之别名。②见《生草药性备要》。为苦地胆之别名。各详该条。

  • 疫喉便闭

    病证名。指疫喉病人复因郁火内结所致之便闭证。治宜疏下。参见疫喉有关各条。

  • 窦氏外科全书

    见疮疡经验全书条。

  • 余涤凡

    【介绍】:见余奉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