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水之一。《中藏经·论水肿脉证生死候》:“黄水者,其根起于脾,其状先从腹肿也。”参见十水条。
病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即丹毒。见该条。
《痧胀玉衡》卷下方。又名十一号屯象方。三棱、莪术、莱菔子、白芥子、延胡索各一钱,枳壳、青皮、乌药各八分,红花七分,香附四分。水煎,稍冷服。治痧气内攻,心腹切痛,胀闷非常。
证名。指眼视物不明的证候。《医贯》卷四:“火衰则有昏瞑之患。”参见目昏条。
即胃气不降。详该条。
书名。清·叶桂撰,陆士谔编。刊于1921年。全书分为调经门、胎产门、带崩门和血室门,每门又分类记述,集录了叶氏治妇科病的诊治经验,并附论脉二则。
见《瘴症指南》卷下。即乐令建中汤,见该条。
病证名。见《眼科易简补编》。蓝乃青之浅色,蓝膜指眼生翳膜带蓝色者。
病证名,见《医宗金鑑·幼科心法要诀》。即小儿食积,其证头温腹热,大便酸臭,嗳气恶食,烦不安眠,口干作渴。滞轻者宜木香大安丸消导之;滞重便秘者宜小承气汤攻下之。
①《圣济总录》卷六十五方。天南星(白矾水煮)、炙甘草半两,玄精石二两,贝母一两,不灰木一两半。为末,每服半钱匕,生姜、乌梅煎汤调下。治肺经伏热,夜卧咳嗽。②《外科启玄》卷十二方。滑石一两,甘草、冰片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