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鼻之液。《诗·泽陂》:“涕泗滂沱。”《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六:“涕、泗、洟,皆鼻液也……以生于肺,则曰泗。”即涕。详该条。
病名。见《世翳得效方》卷十六。即散翳内障。详该条。
《外科正宗》卷三方。川芎、当归、黄芪各二钱,白术、金银花、天花粉、皂角刺各一钱,甘草、泽泻各五分。水煎服。治鱼口、便毒、横痃等证已成,不得内消者。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海芋之别名,详该条。
针刺麻醉法之一。是在手针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刺麻醉法,即按针麻要求在手针刺激点上针刺,以进行各种手术。临床上根据手术部位选取相应刺激点,并辅以体针穴位,如头颈部手术取咽喉点、颈项点透咳喘点、合谷等。
病证名。见《儒门事亲》卷四。①系指咽喉肿起,喉道闭阻。《医林绳墨》卷七云:“其症咽嗌干痛,喉咙作肿,颌不可咽,舌不可吞,水谷难入,入则反往鼻孔出,故曰喉闭。”多由肝肺火盛,复感风寒、或过食炙煿膏粱醇酒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一方。枳壳、杏仁、黄芩、石膏、栀子、栝蒌霜、桔梗、桑白皮、知母、贝母、前胡、甘草、生姜。水煎服。治新咳由火热而致者。
病证名。出《古今医鉴》。痘疮初出见点,色淡红,疏稀不匀,此属毒伏于里。气弱不能全部托出,故欲出而不畅透。治宜补气托毒。用十宣散(《证治准绳》:黄芪、人参、当归、厚朴、桔梗、川芎、防风、甘草、白芷)。
治疗阴虚而肝阳上扰的方法。肝阴虚或肾阴虚均能发生肝阳上扰,出现头痛、眩晕、耳鸣耳聋、性急易怒、面部烘热、口燥咽干、虚烦不眠,舌质红,脉细弦数等症。滋肝肾之阴,用熟地、枸杞、山茱萸、女贞子、旱连草等;平
见《类证治裁·痉症》。指太阳痉、阳明痉、少阳痉。详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