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如意丹

如意丹

医学入门》卷三方。川乌八钱,槟榔人参柴胡吴茱萸川椒干姜茯苓黄连紫菀厚朴肉桂当归桔梗皂角石菖蒲各五钱,巴豆二钱半。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丸或五丸或七丸,随症使引送下。治温疫及一切伏尸传痨,癫狂失心等症。山岚瘴气(枣汤或白汤下);风疫及大麻风、紫癜、疮癣、左瘫右痪鹤膝风等一切风疫(荆芥煎汤下);寒疫小肠气痛(小茴香煎汤或吴茱萸煎汤下);暑疫及五淋(灯心煎汤下);热盛(大黄煎汤下);燥疫(生地或麻仁煎汤下);膀胱疝气肿痛(萝卜煎汤或冷水下);温疫及水肿(车前子木通煎汤下);水气(甘遂大戟煎汤下);瘿蛊(甘遂煎汤下);五般痔(白矾汤下);五癎(乳香汤下);肾脏积,咬齿、唾涎、腰疼(盐汤下);五疟(桃枝煎汤下);失心中邪(柳枝、桃枝煎汤下);阴阳二毒,伤风咳嗽(薄荷煎汤下);五疳痢疾肠风脏毒(陈米煎汤下);诸般咳嗽(姜汤下);小儿惊风(薄荷煎汤下);痈疽瘰疬,疮痍,涎喘,消渴,大小肠闭,或泄或利,酒毒,便红,喉痹,重腮,不服水土(温汤下);痢疾红甚(黄连煎汤下);妇人血海久冷,带下赤白,难以生育及诸般血气(艾汤下)。

猜你喜欢

  • 十四络脉

    指十二经脉、任脉、督脉的络脉。《素问·气穴论》:“孙络之脉别经者,其血盛而当泻者,亦三百六十五脉,并注于络,传注十二络脉,非独十四络脉也,内解泻于中者十脉。”

  • 提插补泻

    指针刺得气后,以针上下进退的快慢和用力的轻重来分别补泻的方法。《难经·七十八难》:“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意指插针为补,提针为泻。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提插补泻手法。以反复紧按慢提(

  • 萝卜甲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莱菔叶之别名,详该条。

  • 割攀睛胬肉手法

    眼科手术方法。见《审视瑶函》。历代方法相似,多以钩或针挑起胬肉,用锄刀或眉刀等剥离,再剔割或剪除之。并指出胬肉割后之残端施以火烙,可防止复发。此法颇与近代手术方法相类似。

  • 淋家

    指素患小便淋沥不尽,尿意频数而量少,排尿时阴茎中作痛的病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 腐皮遮睛

    病证名。清·严景芬《目科捷经》卷二:“目睛上覆盖一层如豆腐皮,然不疼不痒,其皮干硬无津,极厚,……点药不化,服药无力。”类今之结膜实质性干燥症。

  • 徐彬

    【介绍】:清代医家。字忠可。浙江嘉兴人。为名医喻昌弟子,继喻昌之论,研究仲景之学,尊《伤寒论》、《金匮要略》为医中之“六经”,编撰有《伤寒图论》(1667年刊行》、《伤寒一百十三方发明》(1667年刊

  • 肩髆

    人体部位名。指肩胛部。《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

  • 素髎

    经穴名。代号DU25。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面王,鼻准,准头。属督脉。位于鼻尖正中。布有筛前神经的鼻外支和面动静脉鼻背支。主治昏迷,鼻塞,鼻衄,鼻渊,酒皶鼻,鼻息肉,小儿惊风;以及休克,窒息,低血压,

  • 精时自下

    证名。出《灵枢·本神》。即指滑精。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