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夹阴伤寒

夹阴伤寒

病名。①指因房劳伤肾,复感风寒而致病。《伤寒全生集》卷一:“若脉沉足冷,面赤微热,此皆夹阴伤寒也。”《重订通俗伤寒论·夹阴伤寒》:“房劳伤精而后骤感风寒,或夏月行房后,恣意乘凉,触犯风露。证身热面赤,或不热而面青小腹绞痛,足冷踡卧,或吐或利,心下胀满,甚则舌卷囊缩,阴极发躁,或昏沉不省,手足指甲皆青,冷过肘膝,舌苔淡白滑嫩,或苔黑滑,舌本胖嫩。脉六部沉细,甚或伏绝,或反浮大无伦,沉按豁豁然空。”治宜“外则先灸关元气海以回元阳;内则先用参附再造汤,助阳发表,或用麻附细辛汤加人参干姜,温经散寒。如脉伏绝,阴极发躁,继即神气昏沉,不省人事者,速用回阳急救汤,提神益气,回阳生脉。”也有用来复丹二钱研末,放入脐中,或用麝香少许置脐中,上罨活杀白鹁鸽对剖半只,内去肠杂,外不去毛,用布扎紧,约三小时即去之。参见阴证伤寒条。②指伤寒而兼阴寒内盛之证。出《轩歧救正论》。外感风邪,内伤寒冷,头痛发热口渴呕吐大便清利,胸腹疼胀,燥闷不眠,脉浮数无力,宜参附理中汤

猜你喜欢

  • 热烂

    证名。眼弦之“春夏烂者为热烂”(《银海精微》)。系脾土蕴积湿热所致。宜清热祛湿。可服三黄汤加减,外用棉裹散薰洗,有瘀滞者可洗。

  • 中阳不振

    指中焦脾胃阳气虚弱,消化机能不振的病机。主要证候有胃纳呆滞、食少不化、呕吐、泄泻、四肢清冷、怠倦、面色萎黄、头晕、唇淡,舌胖嫩,苔厚浊,脉虚大等。治宜补中益气,醒脾暖胃。

  • 牛髓汤

    《医门法律·咳嗽门》卷五方。牛髓一斤,白蜜半斤,杏仁、炒山药、胡桃仁各四两。髓、蜜二味砂锅内熬沸,以绢滤去滓,盛瓶内,后三味入瓶内,隔水煮一昼夜,取出冷定,每服一至二匙,晨起白汤化下。治咳嗽。

  • 口甘

    指口中有甜味的感觉。《素问·奇病论》:“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张氏医通》卷八:“口甘,经云有病口甘者,此五脏之溢也,名曰脾瘅。治之以兰,除陈气也,兰香饮子。若脉弦滑兼嘈杂属痰火,

  • 味连

    见《增订伪药条辨》。为黄连药材之一种,详黄连条。

  • 足指发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敦疽。见该条。

  • 黄胖

    病名。又称食劳疳黄。见《医学纲目》卷二十一。《丹溪心法·疸》称黄肿。泛指全身肌肤萎黄,面浮足肿,神疲乏力而眼目不黄的一种慢性病。多由虫积、食积或劳役脱力所致。因于虫积者,可兼见呕吐黄水,毛发皆直,好食

  • 交感出血

    出《傅青主女科》。即交接出血。详该条。

  • 经来音哑

    病证名。即经行音哑。详该条。

  • 伛(yǔ 雨)

    曲背、驼背。《素问·刺禁论》:“刺脊间,中髓为伛。”刺脊骨间隙,深伤脊髓,可造成伛偻曲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