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头身喜汗

头身喜汗

病证名。指头身经常容易出汗,多见于小儿。《诸病源候论》:“小儿有血气未实者,肤腠则疏,若厚衣温卧,脏腑生热,蒸发腠理津液泄越,故令头身喜汗也。”治疗可在清脏腑热的基础上酌加麻黄根浮小麦等固表敛汗药,若卫虚而表气不固者,可用玉屏风散实卫固表。

猜你喜欢

  • 本草分经

    药物学著作。4卷。清·姚澜(又名维摩和尚)撰。刊于1840年。本书按药物归经理论进行编写。分通经络的药物(即按照十二经及奇经循行的药物)及不循经络杂品。此外,书中附脏腑内景图、十四经穴歌及经脉穴图、总

  • 水蛊

    病名。《诸病源候论·水蛊候》:“水毒气结聚于内,令腹渐大,动摇有声,常欲饮水,皮肤粗黑,如似肿状,名水蛊也。”即水鼓。详该条及蛊条。

  • 从阳引阴

    治法理论之一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引,引领,引出。从阳引阴指从阳分引出阴分的邪气,或从阳分引出阴分的正气,本指针法而言,但也适用于其它治疗手段。《类经》十二卷

  • 冷哮

    病名。指因寒邪水饮所致的哮吼。《类证治裁》卷二:“遇风寒而发者为冷哮。”多由感受风寒,邪入肺腧,寒饮内停,痰阻气道而成。症见呼吸气急,喉中有哮鸣声,咳吐清稀粘痰,苔白滑,脉弦紧等。治宜温肺以劫寒痰,如

  • 厥心痛

    病名。出《灵枢·厥病》。包括肾心痛、胃心痛、脾心痛、肝心痛、肺心痛五种。①指肾、胃、脾、肝、心有病,病气上逆乘心所致的心痛。《难经·第六十难》:“其五脏气相干,名厥心痛。”杨玄操注:“诸经络皆属于心,

  • 暴惊

    病证名。小儿突然发惊、啼哭,形气欲脱者,多由小儿气怯,猝见生人,异物,或闻大声巨响,以致精神闷乱,气逆痰聚而致。治以镇惊安神为主,如秘旨安神丸。

  • 通因通用

    反治法之一。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用通利的方法治疗通证。通泄的病证,一般应采用固涩的治法。但对某些现象是“通”,而本质是瘀热或积滞的病证,则不但不能温补固涩,反而要通利,故称。如湿热引起的小便频数

  • 钱瑛

    【生卒】:十五世纪【介绍】:明代医生。字良玉。苏州(今属江苏省)人。世传小儿医,宣德年间(1426~1434年)在太医院任职。其子恒、恺、悌、愃,皆继医业。钱恒(字伯常),于成化年间(1465-148

  • 热烦啼

    病证名。小儿心经伏热烦躁而啼。多系热扰心阴所致。《片玉心书》谓“其哭无泪,见灯则喜而止。”治宜清心养阴。用导赤散加麦冬、栀子。

  • 腋痈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又名掖痈、夹肢痈、挟痈、夹痈。多由肝脾二经结热,气滞血凝所致。初起皮色不变,漫肿无头,日久方疼,乃生寒热;或初起患处即红肿热痛,身发寒热。初宜服柴胡清肝汤,外敷冲和膏;若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