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庄子》司马彪注。即橡实,详该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指小儿瘰疬之由胎毒引起者。妊母素多恼怒,或气郁化火,或肝脾血虚有热,致儿禀受肝胆二经之热,生下后,于肝胆二经循行部位的耳前颈项间生核累累如珠。如发寒热者,先用小柴胡汤加当
丛书。又名《外科全书十种》、《高憩云外科全书》。清·高思敬撰。1917年刊行。本书名虽为十种,实只七种。即《外科医镜》12卷,《外科三字经》1卷,《外科问答》1卷,《逆证汇录》1卷(以上均外科著作);
病名。见《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即脱臼。详该条。
宋代太医局对医生的考试内容之一。由教授假拟某种疾病的证候和表现特点,令被试者作出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以考核其实际诊治技术能力。相当于现在的病案讨论。
八风之一。指从东南方来的风邪。《灵枢·九宫八风》:“风从东南方来,名曰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胃,外在肌肉,其气主体重。”
【介绍】:见崔彧条。
舌苔黄而中见黑滑苔,为阳明府实证,若有腹痛便秘,虽然苔不干燥,仍可使用下法(见《伤寒舌鉴》)。
《疫喉浅论》卷下方。桑白皮、地骨皮、牛蒡子、栝蒌皮、甘草、连翘、鲜枇杷叶(去毛,绢包)、浙贝母。鲜芦根煎汤代水煎服。治疫喉红肿,痧见而不透,肺热甚,咳嗽气喘。
厥证之一,指肝气化风之厥。《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王冰注:“夫肝气为风,肾气陵逆,既风又厥,故名风厥。”《素问·评热病论》:“汗出而身热者风也,汗出而烦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