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患病而表现于身形体态方面的征候。《幼科指南心法》:“要识小儿形症,但将相貌推求。黄浮肌瘦痞瘕瘤,唇摄面青痛楚。吐舌唇焦内热,昏昏好睡脾辜。手掀足掣是惊由,疳疾青筋大肚。”“眼角眵生肝热,口边涎出脾
见《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琴叶榕之别名,详该条。
指较大肌肉的会合处。《素问·气穴论》:“肉之大会为谷。”
足厥阴的经筋。《灵枢·经筋》:“足厥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上结于内踝之前,上循胫,上结内辅之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
出《神农本草经》。为冬瓜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土人参之别名,详该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红娘子之别名,详该条。
①以铜质制成的人体经穴模型。1026年(宋天圣四年)王惟一奉敕创制。铜人内列脏腑,外标经穴,有孔通其内,其旁以错金注出穴名,专供针灸教学之用。明、清以后又制造过大小铜人多座。②书名。《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出《小儿药证直诀》。即胎怯。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苦参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