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书名。一名《和剂局方》。10卷。宋·太医局编。初刊于1078年以后。本书是宋代太医局所属药局的一种成药处方配本。宋代曾多次增补修订刊行,而书名、卷数也有多次调整。最早曾名《太医局方》。1107年前后陈师文等重新修订,又先后改名为《和剂局方》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数也有5卷本、10卷本不一。现存通行本将成药方剂分为诸风、伤寒、一切气、痰饮、诸虚、痼冷积热泻痢、眼目疾、咽喉口齿、杂病、疮肿、伤折、妇人诸疾及小儿诸疾共14门,788方。均系收录民间常用的有效中药方剂,记述了其主治、配伍及具体修制法,是一部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临床方书。有的刊本在书末附有陈师文等撰《图经本草药性总论》(为本草提要性质的著作)和许洪撰《用药总论指南》(为药物总论性质的著作)各3卷。解放后有排印本。

猜你喜欢

  • 脾虚寒

    证候名。脾虚兼寒,运化功能低下。症见形寒肢冷,腹中冷痛,得温则舒,口泛清涎,大便溏泄,或浮肿,或妇女崩漏,白带清稀。《景岳全书·传忠录》:“腹满时减者,以腹中本无实邪,所以有时或减,既减而腹满如故者,

  • 鸭脚菜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鸭脚艾之别名,详该条。

  • 惊蛰

    二十四节气之一。《通纬·孝经援神契》:“雨水后十五日,斗指甲,为惊蛰,二月节,惊蛰者,蛰虫震惊而起出也。”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冬眠动物将出土活动。

  • 风郁

    郁证之一,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因风邪侵袭,郁而不散所致。症见头痛目胀,项背拘急,鼻塞身重,皮膜顽麻,瘾疹瘙痒,或恶寒壮热。《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风邪袭人而郁,头痛目胀,鼻塞声重者是。”治宜疏散

  • 冲要节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十九。小指节近掌处肿痛焮赤名曰冲要节。证治同掌心毒条。

  • 痰秘

    病名。因痰饮湿热阻滞肠胃所致。《张氏医通·大小府门》:“痰秘者,痰饮湿热阻碍,气不升降,头汗喘满,胸胁痞闷,眩晕腹鸣。半夏、茯苓、木香、槟榔、枳实、橘红、香附、白芥子、姜汁、竹沥。不应,加大黄、黄连。

  • 小儿遗毒烂斑

    出《外科正宗》卷四。即遗毒。见该条。

  • 鼓槌草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谷精草之别名,详该条。

  • 灵龟八法

    又名灵龟飞腾、飞腾八法、奇经纳卦法。其法以奇经八脉的八穴为基础,配合八卦、九宫和天干、地支的变易,以推算人体气血盛衰情况来决定某日某时治病应取的穴位。一般取主穴和配穴各一个。此法从总体来看,认识到人体

  • 重合疬

    病名。见《疡科准绳》卷三。为颈项部瘰疬重迭相生,堆垒簇聚,症状严重者。服小犀角丸或粉金散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