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大腹

猜你喜欢

  • 感暑眩晕

    病证名。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眩晕证治》。又称中暑眩晕。详该条。

  • 季春痹

    病名。出《灵枢·经筋》。十二经筋病中的足阳明筋病。《灵枢注证发微》:“此证当发于三月之时,故名之曰季春痹也。”详足阳明经筋病条。

  • 青霞医案

    书名。1卷,清·沈登阶撰于1892年。书中多连续治疗的医案,便于读者掌握治疗疾病的全过程,但沈氏论治及分析予后尚有可商之处。本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

  • 黄耳伤寒

    病证名。风毒入耳而引起的发热化脓性疾患。清·张石顽《伤寒绪论》:“风温时毒,先犯少阳,续感暴寒而发,乃太少两阳合病,状类伤寒,以其两耳发黄。”初起常有发热,头痛,耳痛,耳聋;婴儿表现烦躁不安,数日后鼓

  • 翁自昭

    【介绍】:见翁晋条。

  • 鼻槁

    病证名。《难经·五十八难》:“毛发焦,鼻槁,不得汗。”槁,枯槁也(《说文》)。多因外感热病或肺阴亏虚,致鼻失荣润引起。鼻中少涕,干燥枯槁。此证可见于热性病。宜润肺生津,用清燥救肺汤加减。今之干燥性鼻炎

  • 龙入虎口

    小儿推拿方法。出陈氏《小儿按摩经》。陈氏《小儿按摩经·诸穴治法》:“板门穴,往外推之,退热除百病;往内推之,治四肢掣跳。用医之手大拇指,名曰:龙入虎口。”

  • 瘢痕灸

    即化脓灸。详该条。

  • 气血双补

    补法之一。是以补气药与补血药并用治疗气血俱虚之证。气血俱虚多见面色苍白、头晕心悸、气短乏力,舌质嫩淡,脉细弱,用八珍汤之类。

  • 何澄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北宋民间医生。精于医术,以高尚的医疗道德而著名于乡里。后东宫疾,国医治疗不效,有诏召草泽医,澄应诏进药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