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本草经集注》。为土茯苓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即昆明鸡血藤,详该条。
【介绍】:宋代针灸医生。籍贯不详。精通针法,善用补泻法治病。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培元。京江(今江苏镇江市北)人。编著有《本草纲目类纂必读》(1672年刊行)、《济生论》(1676年刊行)、《家传集验方》(1672年刊行》等书。
指病邪侵袭。《素问遗篇·刺法论》:“真气不正,故有邪干。”
即春、夏、秋、冬四季。
见《闽东本草》。为胡颓子之别名,详该条。
①指腧穴。因穴位与脏腑经络之气相通,故名。《素问·气穴论》:“气穴之处,游针之居。”参见腧穴条。②经穴名。代号KI1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胞门、子户。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
见《浙江中药资源名录》。为蘘荷之别名,详该条。
出《新修本草》。即绿矾,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