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外感噎隔

外感噎隔

病证名。多因偶逢赫曦之令,或远行劳倦,时当大热,燥火烁人,津液内涸所致。《症因脉治》卷二:“外感噎隔之症,向无饮食阻隔,忽尔内热唇焦,饮食不得下咽,下咽噎住不通,或下咽而复吐出,烦热引饮。……右脉洪数,热在气;左脉洪数,热在血;两手洪数,气血皆热;两手细数,血燥津竭。”治宜清热生津。方用三因麦门冬汤人参白虎汤,或冲竹沥芦根汁;大便闭结者,三一承气汤选用;血不足者,四顺饮;便结有寒热者,大柴胡汤。参见噎膈条。

猜你喜欢

  • 经脉的通路。《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中气穴,则针游于巷。”

  • 李崇庆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燕台集》5卷,已佚。

  • 翁仲仁

    【介绍】:明代医家。字嘉德。信州路(今江西上饶)人。以小儿科闻名。著有《痘疹心法》(已佚)、《痘疹金镜录》等书。

  • 医门初学万金一统要诀

    综合性医书。8卷,卷首、卷末各1卷。明太医院原本,罗必炜参订。卷首脉学《四言举要》;卷1~5诸品药性及常用药物;卷6为伤寒诸证及暑、湿、疟、痢等病证;卷7分述咳嗽、霍乱、水肿、宿食、妇人、小儿各类病证

  • 千重塔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鹿茸草之别名,详该条。

  • 阳损及阴

    由于阳气不足而影响阴精化生不足的病机。如水肿、腰痠、膝冷等肾阳虚的证候,发展日久,缺乏阳气的能动作用,阴精的产生和摄取不足,就会出现烦躁、咽干、喉痛、齿龈出血等肾阴虚的证候。

  • 走注

    行痹的别称。俗称鬼箭风。《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一:“夫风走注者,是风毒之气,游于皮肤骨髓,往来疼痛无常处是也,此由体虚,受风邪之气,风邪乘虚所致,故无定止。是谓走注也。”《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三:“风胜为

  • 精明之府

    指头部。《素问·脉要精微论》:“头者,精明之府。”张志聪注:“诸阳之神气,上会于头,诸髓之精,上聚于脑,故头为精髓神明之府。”

  • 茱萸人参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方。吴茱萸(汤洗数次)五两,人参三两。为末,每服四大钱,加生姜五片,大枣三枚,水煎去滓,不拘时服。治气呕胸满,不纳食,呕吐涎沫,头痛。

  • 痰郁心悸

    心悸之一种。《不居集》卷二十二论痰郁心悸:“停积痰涎,使人有惕惕不宁之状,甚则心跳欲厥,其脉滑大者是也。”治宜涤痰定悸。用温胆汤、茯苓饮子。风热生痰,上乘心膈而惊悸者,宜简要济众方。心虚而兼痰火者,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