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医学分科的一种,专门治疗成年人疾病。大体相当于现在的内科。宋代太医局,元、明、清太医院均设有此科。参见九科条、十三科条等。
①经外奇穴名。出《针灸集成》。位于足背部,当第四、五跖骨间,小趾跖趾关节上2寸处。主治崩漏,月经过多。斜刺0.3~0.5寸。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②通里穴别名。详该条。
运气术语。六气的变化,可分标、本、中见之气等,以说明运气的变化与人体发病的关系,提示治疗的法则。《素问·至真要大论》:“气有从本者,有从标者,有不从标本者也。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
黄病二十八候之一。见《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由脾热引起身黄。若脾更移热于它脏,则于身面、眼目、或舌下并可出现该脏之色。如脾移热于肝则可见眼青黄,面色黄,脉亦青;如脾移热于心,则其人身热而发赤黄,眼赤
【介绍】:见王泰林条。
五种癣疾的合称。出《疡科选粹》卷六。一湿癣,痒如虫行,搔之有汁出;二风癣,搔之则间有白屑;三顽癣,全肤不知痛痒;四牛癣,如牛领之皮厚而且坚;五马癣,微痒,白点相连。
即焠法。详该条。
证名。指心悸、怔忡。详心悸、怔忡条。
【介绍】:东汉时期医生。曾著《太医金箴》、《四民月令》等书,均佚。
形,形体;气,脏腑组织的机能。正常情况下,形与气是相互协调的。任何一方出现偏盛偏虚,都是病态。参见形气相得、形气相失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