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①指体表的局限性包块。见《医学入门》卷六。多因脾弱不运,湿痰流聚而成。症为皮内生核、多少不等,无红无热,不痛不硬,推之可移,多发于颈项、下颏、四肢及背部。生于身体上部者多挟风热;生于下部者多挟湿
病证名。见元·朱震亨《幼科全书》。由乳食不消,伏结于内,致成癖块而引起的发热。症见癖块结于胁下,按之则痛,发热不规则,或伴有腹胀、呕吐。治宜疏肝和胃。用四逆散合温胆汤加鳖甲,或配合服疏肝理脾丸。
【生卒】:1375~1441【介绍】:明代医生。字启东。江苏苏州人。为名医戴原礼再传弟子。因给宫廷和皇家人员治病,受到明成祖赏识,授任太医院御医,并曾掌管太医院事,于1436年(正统元年)返乡。著有《
书名。一名《珍珠囊》。金·张元素撰。成书于12世纪左右。原书已佚,今仅存辑入《济生拔萃》一书的节录本。首载113种药物的阴阳、寒热、性能、主治、归经及宜忌。其次记述了君、臣、佐、使、通经(通经以为使)
证名。疰亦作注。指邪毒疠气传注心包所致的心痛。见《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三。《圣济总录》卷五十六:“凡人将理失度,阴阳俱虚,血气不足,复因风寒暑湿客忤邪恶之气,乘虚入于肌体,流注经络,伏留脏腑,毒击心包,
①折断或扭转,治疗上喻当机立断以扭转病势的方法。如对热邪深重患者,采用大寒之剂折其化火上炎之势。《素问遗篇·刺法论》:“当折其胜,可散其邪。”②喻疼痛程度。如腰痛如折。③喻屈曲的体位或动作。如取穴时使
即驱虫。详该条。
医案著作。清·何游撰。以内科杂病为主。何氏诊病善于辨证溯因,治法推崇叶天士,处方能随症化裁不泥于古,但记叙较为简略。后收入《中国医学大成》中。
书名。田敬国编。全书共分六章。着重论述云南从远古、古代、近代至现代医药卫生发展的历史、西医的传入和发展、预防医学简史和云南地方病流行的历史。并对云南多民族积累的丰富医疗经验、医学人物进行分析和历史的评
见《本经逢原》。为灰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