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中药志》。为黄花母之别名,详该条。
出《新修本草》。为荩草之别名,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引倪涵初方。又名加减第二方。黄连(酒炒六分,生用四分)、黄芩(酒炒六分,生用四分)、白芍药(酒炒六分,生用四分)、山楂各一钱,桃仁六分,当归、甘草(炙三分,生用二分)各五
见《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野芋之别名,详该条。
推拿穴位名。中指的近端指关节部。《小儿推拿广意·阳掌十八穴疗病诀》:“中指节,推内则热,推外则泻。”
指全身穴位。《素问·调经论》:“人有精气津液,四支九窍,五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王冰註:“三百六十五节者,非谓骨节,是神气出入之处也。”三百六十五是约数,当时实际穴位不足此数。
中焦指脾胃。即湿邪阻滞脾胃,影响其运化功能。症见头重、怠倦、脘闷、腹胀、纳呆、口粘渴、喜热饮、小便短赤,舌苔厚白或腻,脉缓等。
【介绍】:明代医家。休宁(今安徽休宁)人。名医孙一奎之子,曾与弟孙朋来共同整理编辑孙一奎的《孙文垣医案》。
书名。4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选方切于实用。
病证名。小儿发热,进退不定,如客之往来,故名。元·朱丹溪《幼科全书》:“客热者,邪妨于心也;心若受邪,则热形于额,故先起于头面,次而身热,恍惚多惊,闻声则恐,良由真气虚而邪气胜也。邪气既胜,则真气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