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喉疳

喉疳

病名。见《外科启玄》卷八。①为疳生于咽喉。多由外受风热,热灼肺阴,咽喉失养而发;胃经蕴热,或过食膏粱厚味,火热上攻咽喉所致;《焦氏喉科枕秘》:“此症受风热,或食炙博受毒而起。老者难愈、少者易痊。”杨梅结毒未尽,潜伏血脉之中,其毒结咽喉而成;肾阴亏损,虚火上炎所致。《喉科秘旨》卷上:“此症肾虚火旺,沸腾上部而发。”症见初觉咽嗌干燥、如毛草常刺喉中,或似异物塞喉,潮红疼痛,继之则疼痛增剧,腐溃,喉间上腭有黄白红点,多少大小不等,大如赤豆,小如芥子,四周绕似红晕,日久则腐烂,色灰白或色紫,腐衣叠若虾皮,腐臭、声音嘶哑,哕出甜涎,身发寒热。又《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喉疳初觉阴虚成,嗌干刺痛色淡红,肾火炎上金受克,破烂失音臭腐疼。”治法:属风热者,宜疏风清热。用银翘散加减。属胃热者,宜清热解毒。用黄连解毒汤加减。属杨梅结毒者,宜解毒祛腐。用五宝散、或搜风解毒汤。属阴虚火旺者,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本病类今之奋森氏咽峡炎、咽部梅毒等。②《洞天奥旨》卷十二:“喉疳之疮,即双蛾之症也。”参见喉蛾条。

猜你喜欢

  • 天心

    推拿穴位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①位于掌心。治惊风、口眼歪斜等。《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掌面诸穴图》:“天心穴,乾入寸许,天吊惊风、口眼歪斜,运之效。”②位于额前中,天庭下方。与其它穴位配伍,可

  • 痘疮发热

    病证名。出明·万全《家传痘疹心法》。痘疮须发热鼓其毒气,才能外透。凡痘疹初起发热,时起时退,或发热不盛者,乃热浅则毒轻,其痘必稀;若发热太盛,烦躁,昏睡,其痘必重。一般痘疮发热,有外感的症状。治宜发表

  • 夏祥宇

    【介绍】:见夏云集条。

  • 丹穴

    名词。出《医心方》。即阴道穹窿。

  • 黄花茵陈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铃茵陈之别名,详该条。

  • 筋翻

    病症名。因暴力致使伤筋发生翻转之症。见《医宗金鉴》卷八十七。即伤筋。详该条。

  • 白苔红尖舌

    苔白而舌尖红的舌象。为心火上炎。若舌质微红,苔薄白者,外感风热在表;舌苔白厚者,多外感风热夹湿,或风温有化热之势(见《伤寒舌鉴》)。此舌亦可见于湿温,或热邪内盛复感外寒之症。

  • 穿心毒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中。即井疽。见该条。

  • 李氏医鉴

    方书名。10卷。清·李文来撰。刊于1686年。本书编者将汪昂《医方集解》与《本草备要》重新分类,合为一书,并参考其他有关医方著作纂集而成。书中将疾病分为60余大类,按病载方,方后释药。书后并附用药加减

  • 状元红

    见《广州植物志》。为荷苞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