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五音之一。肺音商,其音铿锵清肃,轻而促。

猜你喜欢

  • 瘴疟指南

    书名。2卷。明·郑全望撰于1609年。作者鉴于福建、广东地区瘴疟流行,遂予悉心研究。后得宋·李待制(佚名)所辑《瘴疟卫生方》,遂以此书为基础,附以己见编纂而成。书中论述瘴疟源流,伤寒、内伤与诸症之鉴别

  • 伤寒杀车捶法

    见伤寒六书条。

  • 不月

    出《素问·阴阳别论》。指经闭,或指月经不按月来潮。参见经闭条。

  • 夺命无忧散

    《疡医大全》卷十七方。煅寒水石三两,玄参、黄连、贯众、山豆根、荆芥、甘草、硼砂、滑石、砂仁、茯苓各五钱。为细末,每用一钱,干掺舌上,后以新汲水咽下。治缠喉风,咽喉疼痛,痰涎壅盛,口舌生疮,心腹胀满,脾

  • 耳鸣

    病证名。指耳中自觉有各种声响。《灵枢·口问篇》:“人之耳中鸣者,何气使然?歧伯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临床上,耳鸣有虚实之分。如《医贯》卷五云:“耳鸣

  • 小儿赤游丹

    病名,见《外科正宗》卷四。多由胎毒血热,心火内炽,热毒客于肌肤而成。新生儿及幼儿易患本病,症见身热啼哭,肤起红晕,发无定处,由小渐大,肿热痒痛,继而红肿光亮,或起熛浆。发展迅速,并常游走他处。治宜凉血

  • 拨络法

    即拨法。见该条。

  • 脉痹

    病名。①指风寒湿邪阻滞血脉所致的痹症。出《素问·痹论》。症见皮肤变色,皮毛枯萎,肌肉顽痹等。治宜导痹通脉,可用导痹汤、人参丸等方。②指热痹。《医宗必读·痹》:“脉痹即热痹也。”详见热痹条。③指心痹。《

  • 黄水疮

    病名。生于皮肤的一种传染性脓疱性疾病。见《外科正宗》卷四。又名滴脓疮、黄水粘疮。由于脾胃湿热过盛,兼受风邪相搏而成,初起皮肤患处先起红斑,继之成粟米样水疱,逐渐增大,疱液初呈透明,后为混浊,基底红晕,

  • 劳心吐血

    病证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张氏医通·诸血门》:“劳心太过,吐血不止,归脾汤去木香加门冬、阿胶。”如心火旺盛,可用米莲散(见《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参见吐血、内伤吐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