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古病名。指水肿。《素问·评热病论》:“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金匮要略》载有水气病,其中包括风水、皮水、正水、石水等。②指水饮、痰饮。《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
①《证治准绳·类方》第一册方。黄连二钱,黄柏、栀子、玄参各一钱,黄芩、知母各一钱五分,石膏三钱,甘草七分。水煎服。治伤暑发热。②见《伤寒总病论》卷五。即石膏汤第一方,见石膏汤条。
即时令病。《时病论》:“时病者,乃感四时六气为病之证也。非时疫之作也。”所述时病系指一些季节性较强的感染性疾病。如春天的春温、风温,夏天的中暑、泄泻、痢疾,秋天的疟疾、秋燥、湿温,冬天的冬温、咳嗽、伤
见《广东中草药》。为龙利叶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SP5。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经(金)穴。位于内踝前下方,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并有跗内侧动脉及大隐静脉通过。主治胃痛,腹胀,肠鸣,泄
病证名。又称伤湿眩晕。《东医宝鉴·外形篇》:“湿晕,冒雨伤湿,鼻塞声重而晕,宜芎术汤。”湿晕有寒湿、湿热之分。详寒湿眩晕、湿热眩晕条。
病名。指气结不行,反而逆上所造成的难产。清·周登庸《续广达生篇》:“数日胎不下,服催生药不效,似交骨不开,实气结不行。儿未到产门,虽数日不下,万不可用开骨药,又切忌催生药。多因坐草太早,儿未转头,原难
五邪之一。见五邪条。
耳的部位。《冷庐医话》卷四:“……铜挖刺通耳底,流血不止……。”耳底,古人泛指耳窍的深部,似指今之外耳道深部及鼓膜等部分。
病名。指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出《素问·五常政大论》。亦称胃痛、脘痛、心下痛,心痛等。多因七情郁结,劳累过度及饮食不节所致。有寒热虚实之分。亦有虚实错杂,寒热相兼者。文献有胃气痛,肝胃气痛,阴虚胃脘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