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吐酸

吐酸

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吐出酸水之症。多因宿食湿痰热郁、停饮等所致。常兼见气闷饱胀,暖气腐臭等。治宜和中消食化痰,用曲术丸、八味平胃散干姜丸等方;若从热化,则宜栀连二陈汤、咽醋丸。有因肝郁犯胃,湿郁化热所致者,症见两胁刺痛口苦咽干心烦吐酸,脉弦数。治宜泄肝清火。用逍遥散左金丸,或柴葛平胃散。有因脾胃虚寒所致者,症见面色萎黄,饮食减少,苔白,脉弦细。治宜温养脾胃。用香砂六君子汤理中汤温胃饮等方。参外感吐酸水内伤吐酸水吞酸等条。本证可见于慢性肥厚性胃炎、溃疡病、消化不良、胃酸分泌过多症等疾患。

猜你喜欢

  • 伤寒约编

    见徐灵胎医学全书条。

  • 牛皮鹅

    病名。《喉科种福》卷四:“证由蛾将成脓之时,犹连服凉散之剂,吹凉散之药,以求速效,虽红退消肿,而脓根未拔,外皮顽硬,一遇时气外感,饮食积热,则旧蛾复作。”参见石蛾、乳蛾等条。

  • 足太阳穴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消渴咽喉干,灸胸堂五十壮,又灸足太阳五十壮。”又“淋病九部诸疾,灸足太阳五十壮。”又“男子卵大癫病,灸足太阳五十壮,三报之。”位置不详。后《类经图翼》列作奇穴,定位在“外踝

  • 灰涤菜

    为灰藋之别名,详该条。

  • 孙会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婴孺方》十卷,已佚。

  • 荥输治外经

    针灸治疗法则。出《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十二经脉有病,可以用本经的荥穴或输穴治疗。五输穴中的荥穴和输穴脉气较浅,多用于外部经脉的病变。如偏头痛取手少阳三焦经的荥穴液门,输穴中渚;颈项强痛取手太阳小肠经

  • 六桂汤

    见《证治要诀类方》卷一。人参、茯苓、熟附子、木香、肉豆蔻、白术。水煎服。治溏泄。

  • 檗皮

    出《伤寒论》。即黄柏,详该条。

  • 佐金平木

    治法。清肃肺气以抑制肝木的方法。肝气上冲于肺,肺气不得下降,常出现两胁窜痛,气喘不平,脉弦等症。用清肃肺气使肺气下降,肝气也随之条达疏畅。常用药如桑白皮(吴茱萸汁炒)、苏梗、杏仁、枇杷叶等。

  • 鼻孔

    七窍之一。位于鼻翼下方的孔窍。是呼吸空气出入的通道。古人认为观察鼻孔的出气,可以测候膀胱水道是否通利。《灵枢·师传》:“鼻孔在外,膀胱漏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