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小儿发枯色萎而又胶结成穗状,为疳疾证候之一。《育婴秘诀》:“大病后,其发成穗,或稀少者,乃津液不足,疳痨之外候也。”
推拿方法名。指加快手法操作速度,以增强刺激。如对四肢麻痹症施以极其快速的摇动或其他活动,可促使其知觉恢复。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指小儿腹大而有青筋者。见丁奚条。
病证名。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又名暗风。遇阴暗地即发生的痫证。小儿气血怯嫩,而肝热较旺,易挟痰涎上犯心神,阴暗之地,小儿常至惊恐,故容易发作。其症特点,每至阴暗地即僵卧,气乱不省人事,手足动弹战掉,
舌苔黄而干燥。若苔黄干而薄,均匀布于舌面,多为外感化热,初入里而热伤津液。若黄厚而干,虽无芒刺糙裂,亦属内有实热(见《伤寒舌鉴》)。前者宜清热生津;后者当泻其实热。
《眼科纂要》卷上方。柴胡、黄连、黄芩、赤芍药、蔓荆子、栀子、龙胆草、木通、甘草、荆芥、防风。水煎服。治目暴痒、暴肿、暴红,一、二日后,畏风畏明,见风、见光则痛如针刺,或泪下如滚汤者。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由毒邪入肾经所致。多先得水病,因而停留,又为风湿触激,即变成疮。逐渐遍体腐烂,色呈黑紫,脚底溃漏,甚至阴茎腐蚀,四肢无力,日久眉睫脱落。相当于晚期瘤型麻风。
以皮肤改变为主要形式的循经病理反应。其中自发性的多为稳定性病理改变,故称“循经性皮肤病”;诱发性的多属于一过性反应,故称“可见性循经反应带”。《灵枢·经脉》:“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实则节弛肘废,
病名。见《疡科心得集》卷下。又名肾癌翻花。多因肝肾素亏或忧思郁怒,相火内灼,肝经血燥,火邪郁结而成。症见龟头或阴茎冠状沟附近发生结节,坚硬痒痛,或滋水渗流,渐成溃疡,疮面扁平,或呈菜花状。晚期腹股沟淋
【介绍】:明代医学家。字良武,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精于医术,弘治间(1488~1505年)任太医院医士,后赠为院使。尤其精于儿科,并有不少独特的论述,主张治病必求五行生尅之理。著有《保婴撮要》,后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