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药品化义》。为紫苏梗之简称,详该条。
病证名。见《金匮翼》卷二。多因饮酒嗜辛,胃中蕴积湿热,下注大肠,灼伤阴络所致。《石室秘录·通治法》:“血之下也,必非无故。非湿热之相侵,即酒毒之深结。若不逐去其湿热、酒毒,而徒尚止涩之味,吾未见其下血
出《素问·调经论》。指的是阴液亏耗过度,引起内热证的病机。主要表现为潮热、夜热或五心烦热,多兼有盗汗、口干、舌红、脉细数等症。治疗须滋阴降火。
见《草药手册》。为金线草之别名,详该条。
舌中黑无苔而干燥。为津液受伤而胃有虚火之象,宜清热养阴生津(见《伤寒舌鉴》)。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王不留行之处方名,详该条。
上古时代巫医,相传为帝尧之臣。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六。即腰椎伤折,详见腰骨损断。
见《江苏药材志》。为红旱莲之别名,详该条。
见《增订伪药条辨》。为人参商品之一种,详人参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