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手阳明大肠经经气异常而致的病症。《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病名。见《青囊真秘》卷一。又名火眼、燥火眼、淫热眼,俗呼狗眵眼。由风热攻目而起。起病较急,双眼红赤疼痛,沙涩羞明,眵多泪热,可兼发热头痛等。相当于今之急性结膜炎。治宜疏风清热为主,内服驱风散热饮子加减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陈乾疽发两肩及两臂。三四日痛不可动,五十日身热而赤,六十日可刺,……。”证治同肩疽。详该条。
【介绍】:元代医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以医术闻名于时。民间曾流传其治愈疾病的一些故事。
【介绍】:清代骨伤科医家、拳术家。原籍浙江鄞县。在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年)以拳术闻名,精于骨伤科。集平时治伤损经验良法而成《秘授伤科集验良方》1卷,并附验方。另辑有《接骨秘方》一书。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足背侧,第四、五趾之夹缝间,侠溪穴微前处。主治足背肿痛,月经不调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壮;或温灸3~5分钟。
运气中六气的变化之一。《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阴司天为湿化。”太阴属土主湿,故太阴司天则湿化。
见活幼心法条。
病证名。指七情所致之郁证。《不居集·诸郁》:“内郁者,七情之郁也。”参见怒郁、思郁、忧郁、悲郁、惊郁、恐郁各条。
即结喉。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