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为山慈姑之别名,详该条。
见《兰室秘藏·呕吐门》。即吴茱萸丸,见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玉龙鞭之别名,详该条。
见《南方草木状》。为沉香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由肌痹发展而成。亦有称为肌痹者。《素问·痹论》:“脾痹者,四支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圣济总录·脾痹》:“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是为脾痹。”《症因脉治·脾痹》:“脾痹之症,即肌痹也
见《四川中药志》。为小通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黄帝素问宣明论方条。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七方。苦参二两,蔓荆子、赤茯苓、山药、白芷、荆芥、防风、白附子、川芎、生栀子、何首乌、白蒺藜、皂角、炮川乌、黄芪、赤芍药、独活、羌活各五钱,炮草乌一钱五分。为细末,麦面
出《名医别录》。为乳香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标幽赋》:“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百会在顶应天,主气;涌泉在足应地,主精;璇玑在胸应人,主神。故称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