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体位

体位

针灸术语。指针灸取穴或施术时患者躯体所采取的位置。《标幽赋》所载的“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即指此而言。体位一般分坐位卧位立位三种,详见各该条。

猜你喜欢

  • 腹中绞痛

    证名。指腹部痉挛性的剧痛。①痧症主要症状之一。见《痧胀玉衡》。参绞肠痧条。②伤寒病劳复证候之一,见《类证活人书》卷五。由于伤寒新愈,阴阳之气未和,过早行房而致。参见阴阳易、腹痛条。

  • 神授汤

    《证治准绳·女科》卷三方。橘红、桔梗、紫苏、人参各一钱,炒五味子三分。加生姜,水煎服。治上气喘急,不得卧。

  • 九疽

    病名,指生于肌体的多发性疽病。《外科启玄》卷六:“此九疽一生即有九处,初肿势甚重,当看人之虚实,毒之浅深,脓之稀稠,溃之迟早,验之五善七恶,或又二三处者亦轻也。”九疽,言其多发,实非发必九处,或类似今

  • 幼童

    从三岁到七岁为幼童。此期脏腑、经络之气渐趋充盛,抗病能力增强,模仿能力强,对外界各种事物容易形成较朴素的概念。因此,必须在作好小儿保育工作的同时开展适应于他们特点的活动,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 母腮

    推拿穴位。出《小儿推拿广意》。位于大指甲后一韭叶处。掐之,止吐血。

  • 悬小

    脉来细小而如物悬空摆动。为元气大虚之象。《素问·通评虚实论》:“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手足温则生,寒则死。”

  • 胞不正

    病证名。见金梦石《产家要诀》。指妊妇因气滞,或临产惊恐,影响胞胎转运,致胎位不正。宜舒气导滞。用紫苏饮(当归、川芎、白芍、紫苏梗叶、陈皮、大腹皮、甘草),虚加人参。并可灸至阴穴。

  • 宣透膜原法

    《时病论》卷五方。又名雷氏宣透膜原法。姜厚朴、藿香叶、黄芩(酒炒)各一钱,槟榔、姜半夏各一钱五分,草果仁八分,粉甘草五分。加生姜三片,水煎服。治湿疟,寒甚热微,身痛有汗,肢重脘闷。

  • 口唇

    解剖名。出《灵枢·忧恚无言》。即唇,亦作唇口。唇之色泽具诊断意义。《疡医大全》卷十四:“唇口焦红者吉,唇红者主烦躁渴饮,唇燥裂者是脾热,唇口俱肿赤者是热极……,唇青者主血虚脾寒也……。”参见唇条。

  • 风寒喘

    病证名。风寒外束喘的简称。《东医宝鉴》卷五:“风寒喘,寻常感冒,风寒内郁,肺胀逆而为喘。”可选用金沸草散、麻黄散、加味三拗汤等方。详风寒外束喘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