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伤暑

伤暑

病名。①指中暑热而致的病证。出《素问·刺志论》。《医林绳墨》卷一:“伤暑者,由其暑热劳伤元气之所致也。其症日间发热头疼眩运,躁乱不宁,无气以动,亦无气以言,或身如针刺,小便短赤,此为热伤元气也,宜以黄连香茹饮,或清暑益气汤黄连解毒汤,量其虚实而与之。”《医方简义》卷二:“伤暑者,因受暑而伤,暑热伤气,一受暑邪,不急调治,渐入营分,阳已外泄,阴气更被耗散,阴阳两虚,形若虚劳内热外寒,脉必虚数,东垣清暑益气汤最妙,如胃中痞满者,去黄芪甘草可也。”《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五:“伤暑者……其所及之症,有吐利腹痛气逆,发热,头疼烦渴,肢冷疼,前板齿寒,无汗,脉虚或迟或伏,昏闷者,宜香茹饮;有身热小便不利者,宜益元散;有吐泻寒热,喘咳痞满,体肿倦卧,便赤者,宜六和汤;有发热呕血者,宜黄连二钱,酒煎服;有暑天身热头疼燥渴者,宜麦冬汤;有暑天发渴者,宜生津丸。以上皆伤暑之属,所当分别而治之者也。”②指暑病之轻者。《医学心悟》卷三:“伤暑者,感之轻者也,其症烦热口渴,益元散主之。中暑者,感之重者也,其症汗大泄,昏闷不醒,或烦心喘喝妄言也。”③指病因。《难经·四十九难》:“何谓五邪?然:有中风,有伤暑,有饮食劳倦,有伤寒,有中湿,此之谓五邪。”参中暑条。

猜你喜欢

  • 湿咳

    病证名。①指水气内停所致的咳嗽。《儒门事亲》卷三:“喘咳者,水气并于阳明,亦湿咳也;风水,不能正偃则咳,亦湿咳也;肾气腹大胫肿,喘咳身重,亦湿咳也。”可用五苓散、桂苓甘露散、白术丸,三花神佑丸等方。参

  • 痰痫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癎证痰多者为痰癎。多由小儿素有热痰内伏,复受惊恐而引起。症见仆地昏倒,惊掣啼叫,痰涎塞满喉间,口吐痰沫。治宜祛痰清热。先用一捻金,后服滚痰丸。

  • 七星丹

    见《疡医大全》卷七。即提毒丹,见该条。

  • 丘可封

    【介绍】:明代医生。贵溪(今江西贵溪)人。曾任国子监典簿等官,通天文,尤精于《内经·素问》,但泥于太素脉。编辑有医书和经验良方,都已失传。

  • 乳薯

    见《江西民间草药》。为山海螺之别名,详该条。

  • 长脉

    脉象之一。脉长超过本位,首尾端直,如循长竿。若脉长而和缓,是中气旺。《素问·脉要精微论》:“长则气治。”若长而弦硬,按之有牵绳感,则属邪正俱盛的实证,可见于实热内结或热盛动风等。《濒湖脉学》:“长主有

  • 奇验金箍散

    《冯氏锦囊秘录》卷十九方。芙蓉叶(阴干)三两,五倍子、白及、白蔹各四钱,生大黄六钱。为末,用蛋清少许,同醋调敷患处,如干,以葱头泡酒润之;已有头者,露出头,敷四周。治痈疽肿毒。

  • 神膏

    《证治准绳·杂病》:“大概目圆而长,外有坚壳数重,中有清脆,内包黑稠神膏一函。膏外则白稠神水,水以滋膏。”《目经大成》卷一:“风轮下一圈收放者为金井,庄内黑水曰神膏,有如卵白涂以墨汁。”概念欠明确。但

  • ①将药物加水煎煮。②汤剂的另一种名称。如一贯煎。

  • 巢元方

    【介绍】:隋代医学家,籍贯不详,大业中(605~616)任太医博士,公元610年曾主持集体编成《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疾病病因和证候的专书。巢氏等思想少保守,多革新,敢于重视劳动人民的经验,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