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阳
【介绍】:
见跗阳条。
【介绍】:
见跗阳条。
见《青海药材》。为益母草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温疫论》。是瘟疫、温热病欲作汗解时的症候。多见于体质充盛之人,阳气冲击,不能顿开,故忽然狂躁,坐卧不安,少时大汗淋漓,邪从汗解,脉静身凉而愈。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指身体肥盛而经期错后者。多因肥人脾虚血少,兼痰湿阻滞。症见经行错后,量少色淡或有腹胀、浮肿等症。治宜健脾除湿,化痰导滞。方用苍附导痰丸、六君子汤等。
拔罐法的一种。此法是用煮水时水气之力,排去罐内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以吸着在拟吸拔的穴位或皮肤上的一种疗法。由于此罐多用竹筒制成,因此,亦称竹罐疗法。其操作方法如下:将竹罐放在清水中煮沸3~5分钟。然
书名。4卷。清·凌嘉六辑。撰年不详。本书主要辑录《内经》、《难经》、《金匮要略》、《伤寒论》等书中有关咳嗽病证的文字及有关诸家注释编成。现有《三三医书》本。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狂走惊痫,灸河口五十壮。穴在腕后陷中动脉是。此与阳明同也。”《类经图翼》:“按此当是手阳明阳溪之穴。”
病证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指初生口噤嘴唇苍白者,参口噤条。
书名。8卷。清叶大椿撰。刊于1732年。卷1论痘症病机及诊法;卷2为顺、逆、险三类痘病各十八朝的证治图解,共54图;卷3兼证辨治;卷4作者医案;卷5选录古人医案,共23家;卷6选录古人痘疹论述,共10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温次于热,清次于寒。即偏于温热的病证,应用清凉的方药治疗。
出《植物名实图考》。为红旱莲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