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产后发热

产后发热

病证名。见《医学纲目》。指分娩后,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常见的有外感血虚血瘀食滞、感染邪毒等。外感多因气血骤虚,卫外不固,外邪乘虚袭入,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肢体疼痛,无汗咳嗽流涕,治宜养血祛风为主,方用荆防四物汤(四物汤加荆芥防风)。属血虚者,因产时失血,阴不敛阳,虚热内生,症见微热头晕心悸腹痛绵绵,治宜补气血,调营卫,方用八珍汤;若症见午后热甚,两颧发赤,口渴喜冷,便秘尿黄,治宜滋阴清热、养血,方用一阴煎。属血瘀者,瘀血留滞经络,营卫不调,寒热时作,恶露不下或甚少,色紫暗有块,或有臭味,小腹胀痛,拒按,治宜养血逐瘀、解热,方用生化汤加味;属食滞者多因恣食肥甘,停积不化,症见胸膈饱闷,嗳腐吞酸纳呆或脘腹胀痛,治宜消食导滞,方用异功散;属感染邪毒者,因产后气血虚弱,邪毒直中胞宫正邪交争,症见高热,口渴,汗出,腹痛拒按,甚则神昏谵语皮肤斑疹,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用清热解毒汤(辽宁中医学院主编《妇产科学》: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丹皮、花粉、地骨皮大青叶益母草赤芍蒲黄);若神昏谵语,可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

猜你喜欢

  • 救阴理痨汤

    即拯阴理劳汤,见该条。

  • 天虚

    运气学说术语。天数不及而虚。《素问遗篇·本病论》:“人之五脏,一脏不足,又会天虚,感邪之至也。人忧愁思虑即伤心,又或遇少阴司天,天数不及,太阴作接间至,即谓天虚也。”

  • 中恶霍乱

    病名。指霍乱由感受污秽毒气所致者。《圣济总录·霍乱门》:“中恶霍乱者,客邪内干,正气暴乱,使胃中食物不化,气道否结,不得宣通,令人心腹卒痛,吐利烦闷,甚则精神冒昧,靡所知识。”治用十香丸、丹砂丸、桃枝

  • 交肠

    病名。指大便时有尿液从肛门流出,小便时有粪质自尿道排出。《证治要诀·大小腑门》:“交肠之病,大小便易位而出。盖因气不循故道,清浊混淆。宜五苓散、调气散各一钱,加阿胶末半钱,汤调服,或研黄连阿胶丸为末,

  • 纹入掌中

    指纹向掌中延伸,多主腹痛。

  • 摇膀子

    练功方法之一。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医士学校《中医推拿学》。一足跨前成弓步势,同侧一手握空拳置于腰后;另一侧上肢伸直,贴近躯干部,缓慢地作大幅度的肩关节回旋运动。可活动关节,增强臂力。

  • 狐疝

    病名。出《灵枢·本脏》。又名阴狐疝气,狐疝风。俗称小肠气。指有物入阴囊,时上时下的病症。多因寒气凝结厥阴肝经所致。《儒门事亲》卷二:“狐疝,其状如瓦,卧则入小腹,行立则出小腹入囊中。狐则昼出穴而溺,夜

  • 白喉忌表抉微

    见白喉治法忌表抉微条。

  • 气会

    八会穴之一。《难经·四十五难》:“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所指为膻中穴。膻中位于两乳之间,内部为肺,肺主气,诸气皆属于肺,故名。凡属气的病变,皆可酌情取用。

  • 散刺

    刺法之一。指在穴位及其周围作分散的多点刺激。《素问·诊要经终论》:“冬刺俞窍于分理,甚者直下,间者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