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部位名称。“颔、颐,颌也。南楚谓之颔;秦晋谓之颌。颐,其语通也”(《方言》)。泛指下颌骨,俗称下巴。又“颔者,口含物之车也。”(《释名》)。故后世把下颌近颊车部称作颐。如发颐即是。
经穴名。代号PC8。出《灵枢·本输》。别名五里、掌中、鬼路。属手厥阴心包经。荥(火)穴。位于掌心横纹第二、三掌骨之间。屈指握拳时,当中指尖下是穴。一说“在掌中央横纹动脉中,屈无名指指头着处即是穴”(《
病名。出《五十二病方》。《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因便而清血随出者血痔也。”即有明显便血症状的内痔。治疗见内痔条。
病名。即呛食风。《世医得效方》卷十七:“呛食风,一名飞丝毒。口中或食腥鲙之恶物发泡者。”喉风症之一。详呛食风条。
【介绍】:三国时吴国医生。曾为当时丞相顾雍诊病。
《证治准绳·类方》第五册方。人参、天花粉、知母、黄连、苦参、麦门冬、浮萍、扁豆、黄芪各一两,黄丹少许。为细末,每服一钱,新汲水调下。治三焦虚,三消渴疾,日夜饮水无度。
书名。全名《慈航集三元普济方》。4卷。清·王勲撰。刊于1799年。作者认为“春温、温疫,自古至今,无成法可师”。本书专论春温、温疫诸证,对于病源、治法阐述颇详。书中并介绍锁喉瘟、大头瘟、蝦蟆瘟、烂喉瘟
病名。《疔疮要诀》:“此疔发于脾肾肺火,生鼻孔两旁根。”由阳明热毒结聚所致。证见鼻孔旁边迎香穴焮肿作痛,甚则恶寒身热。宜清热解毒。可服用苏梗、花粉、橘红、川贝母、连翘、银花、薄荷、甘草、鲜芦根之属。
【介绍】:南宋医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由于平素乐于助人,于1195~1200(庆元)年间得治小儿疳方,经认真学习而成为小儿医。
①见《江西草药》。为万年青之别名。②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射干之别名。③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扁竹根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