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三因方》:初生寒闭者,由天寒气闭不能啼,切勿断脐,用纸蘸油,点火于脐带下,往来熏之,令火气由脐入腹,使寒得温散,更以热醋汤洗脐带,则气通啼哭如常。参见初生不啼条。
【介绍】:明代医家。字叔卿。关中(陕西)人。曾据王肯堂《证治准绳》中女科部分,编成《济阴纲目》,门分类别,有纲有目,流传较广。武氏另有《济阳纲目》一书刊行。
见《本草纲目》。即桐皮,详该条。
病证名。指劳神伤心所致的虚咳。《不居集》卷十五:“劳神咳嗽,咳而因劳神伤心,烦热自汗,咽干咯血。”治宜劫劳散、梦授天王补心丹等。参见咳嗽、劳咳、心咳条。
出《素问·疏五过论》①病因之一类。泛指内损脏气的致病因素。如七情不节、饮食饥饱、劳倦、房事过度等。②病名。指创伤损及肢体深部组织及脏腑、气血的病患。见《外台秘要》卷二十九。又名内损。因跌打、坠堕、碰撞
病名。指喉关上部红肿疼痛。《喉科秘旨》卷下:“喉单,此症因肝火郁热,动风而生,关口上部下垂,根大头小,红色大痛。”治宜泻火解毒。用三黄凉膈散加减。
证名。指肺痿病症所出现的气喘。《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肺痿喘,唾有脓血或浊痰,宜紫菀散。”本证所指肺痿与通常所称之由肺损阴虚或肺寒阳虚的肺痿有别。《汤液本草》卷中:“肺痿,咳唾脓血。”本证可
证名。即牙龈肿。治法:属风邪入侵者,宜疏风消肿,可选用荆防败毒散加减。属血虚者,宜补血养血,可选用四物汤、归脾汤、炙甘草汤等加减。属肾阴虚亏,虚火上炎者,宜滋阴降火。可选用知柏地黄汤、大补阴丸等。
病证名。指感受风冷而致腹痛。《症因脉治·腹痛论》:“风气腹痛之症,风冷着腹,即患腹痛,或发寒热,腹中攻注,或腹中作响,大便作泻,此风气腹痛之症也。”多因风寒侵袭肠胃,传于太阴所致,治宜疏散温中为主。寒
龋,朽也。虫之齿缺朽也(《释名》)。龋者,“齿蠹也”(《说文》)。详齿龋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