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指妇人屡孕屡堕,故名。参见滑胎条。
与囟、顖通。详囟条。
扶助阳气以抑制阴寒邪气的治法,见《医门法律》卷一。该法为温补学派治疗立法的主要依据,认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故阳性畏其衰,阴性畏其盛”(《类经附翼·大宝论》),因此治
十二经别之一。出《灵枢·经别》。即足太阳经别,见该条。
指人体津液的耗失与消亡。又称亡津。多因于误治(如误汗、误吐、误下)或热邪炽盛所致。
出《新修本草》。即荜拨,详该条。
证名。指手太阴,手少阴经经气逆乱的病候。《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又:“心,手少阴之脉,……是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即姜黄,详该条。
见《医学纲目》卷十七。即朦昧。详该条。
病名。出《治疔大全》。因中指生疔,连及旁指而得名。证治见指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