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中恶

中恶

①古病名。又称客忤卒忤。泛指感受秽毒或不正之气,突然厥逆不省人事的病证。出《肘后备急方》卷一。《证治要诀·中恶》:“中恶之证,因冒犯不正之气,忽然手足逆冷,肌肤粟起,头面青黑,精神不守,或错言妄语,牙紧口噤,或头旋晕倒,昏不知人。即此是卒厥、客忤、飞尸鬼击。吊死、问丧、入庙、登冢,多有此病。苏合香丸灌之,候稍苏,以调气散平胃散服,名调脉平胃散。”《诸病源候论·中恶病诸候》包括中恶候、中恶死候、尸厥候、卒死候、卒忤候、卒忤死候、鬼击候、卒魇死候、魇不寤候、自缢死候、溺死候、中热暍候、冒热困乏候、冻死候等。②指小儿的一类急性病证。《诸病源候论·中恶候》:“小儿中恶者……其状先无他病,卒然心腹刺痛,闷乱欲死是也。”③经外奇穴名。《肘后备急方》:“五尸者……灸乳后三寸十四壮,男左女右。不止,更加壮数,差。”《医宗金鉴》列作奇穴,名中恶。近代《中国针灸学》易名传尸。位于胸侧部,乳头外侧3寸处,约当第四肋间隙。主治疰忤,腹痛,胸肋痛,肋间神经痛等。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猜你喜欢

  • 周澹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魏医生。鄠(今陕西户县)人,做过太医令。

  • 混睛障

    病证名。见《审视瑶函》。又名混睛、混障症。《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混睛之证,初起白睛混赤,渐生赤脉,遮漫乌睛,或白或赤,漫珠一色,白忌光滑如苔,赤忌赤脉外散,其证初起则先痒后痛,渐致碜涩泪出,羞

  • 水谷泻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又名水谷利。指小儿食物不化,与水液杂下的腹泻。多因脾胃素虚,饮食不慎,以致食物不消化而成。《小儿药证直诀》:“食不消,脾胃冷,故不能消化,当补脾,益黄散主之。”若其症伴有

  • 坠睛眼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坠睛。详该条。

  • 玄英石

    见《本草纲目》。即玄精石,详该条。

  • 丑未主土

    运气术语。以十二支分主六气,则丑未主湿土之气。《素问·五运行大论》:“丑未之上,太阴主之。”所指即为太阴湿土。

  • 开天门

    小儿推拿方法。出《幼科铁镜》。又名推攒竹。由小儿两眉头之间向上直推至额上前发际处。《保赤推拿法》:“先从眉心向额上,推二十四数。谓之开天门。”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用治感冒,头痛,惊风等症。

  • 羊舌

    病证名。见陆乐山《养生镜》。舌体歪斜的证候。多为风邪伤及心肺所致。其症舌斜左边,眼亦斜左边;舌斜右,眼亦斜右。宜针刺金津、玉液、肩井、肺俞、少商、中冲等穴。

  • 进针法

    又称下针法。指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子午流注针经·流注指微针赋》:“针入贵速,既入徐进。”说明不论何种进针法,在透皮入穴时都应快速,以减轻疼痛。针入以后,当根据补泻手法的需要再区分轻重快慢。临床常用的

  • 新编证类图注本草

    见图经衍义本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