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下乳天浆饮

猜你喜欢

  • 背腧

    《灵枢经》篇名。本文以定背部五脏腧穴的部位为主,故名。内容说明背部一些特定经穴大杼、膈俞、和肺、心、肝、脾、肾等五脏俞穴的位置,指出这些穴位只能用浅刺法和灸法,不能深刺,否则有伤及内脏的危险。

  • 气虚则寒

    指阳气不足出现阴寒的病机。阳气不足则不能温养脏腑,致使脏腑的活动和代谢功能相应减弱,出现恶寒肢冷、神疲乏力、口淡不渴、面白舌淡、尿清便溏、脉沉迟或细弱等虚寒症状。《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

  • 黯疔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七。由肝脾二经火毒而成。此证生于腋下,坚硬若钉头,痒且痛,色紫黑,身有寒热,四肢拘急,烦躁作呕,痛引半身。宜服麦灵丹、蟾酥丸之类汗之。余参见疔疮条。

  • 夺汗者无血

    出《灵枢·营卫生会》。参见夺血者无汗条。

  • 失神

    指神气涣散。神是生命活动的总称,是五脏精气的体现。审察神的得失是判断正气的盛衰、疾病的轻重和预后吉凶的重要内容。例如目光无神,神思昏乱,言语不清,面色无华,气息不顺,肌肉瘦削,二便失禁等,谓之失神。表

  • 壮阳

    补法之一。用温补药强壮心、肾阳气的治法。适用于阳气虚衰之症。分壮心阳与壮肾阳。壮心阳多用人参、附子;壮肾阳多用肉桂、鹿茸、附子。

  • 气化

    气的运行变化。①泛指人体各脏腑器官的气化活动,其中较多用以表示三焦输布水液及肾与膀胱的泌尿功能。《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②自然六气的变化。《素问·气交变大论

  • 大筋

    较粗大的肌腱或韧带。《素问·气府论》:“项中大筋两傍各一。”《素问·生气通天论》:“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

  • 人参启脾丸

    即启脾丸,见该条。

  • 主色

    望诊中判别人的基本肤色及生理性个体肤色特性,由此构成某个体面部的主要色泽,故称主色。主色属正常生理性肤色,与客色相对,主客均属正色的范畴。参见正色、客色条。